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扶貧“老兵”駐村五年甘當農民“服務員”

2019年09月18日14:4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海口9月18日電

新華社記者羅江

身穿迷彩服、背挎軍用水壺,拿著筆記本走村串戶訪民情……轉業軍人隋耀達每天沖鋒在脫貧攻堅戰場前線。2014年,在海南省婦聯工作的他主動請纓,來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如今,兩次留任的他已是一名扶貧“老兵”。扎根共村五年多來,他甘當農民的“服務員”,為黎族、苗族群眾蹚出一條致富路,全村61戶貧困戶231人全部脫貧。

春風化雨扶起脫貧志氣

駐村第一天,隋耀達就遇到個“下馬威”。

入戶走訪途中,隋耀達看見村民聚眾賭博,於是上前制止。話沒說完,一個醉醺醺的漢子上前將他衣領揪起,讓他少管閑事!

“黃開團住手!這是新來的第一書記!”同行的村兩委干部趕緊喝止,對方才悻悻鬆手。

挨家挨戶走訪后,隋耀達發現駐村幫扶遠比想象中困難:共村667口人,貧困人口超過三分之一。像黃開團這樣的年輕貧困戶不在少數,內生動力缺乏,“窮根”難拔。

一些閑漢三天兩頭相約喝酒,“兩季稻谷飽肚皮,一季瓜菜換酒錢”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賭風難止,有的貧困戶沉迷賭錢氣跑了老婆,賭博時年幼的孩子在一旁看著……

治貧先治愚,隋耀達決定從黃開團這個“刺頭”下手。隋耀達拎著熟食來到他家,邊吃邊聊,兩人慢慢熟絡起來。意識到錯誤的黃開團給隋耀達道了歉:“書記對不起,那天我喝多犯渾了。”隋耀達接下話茬勸他少喝酒,多琢磨掙錢路子。

隋耀達發現黃開團頭腦靈活,建議他做點小生意。在隋耀達的幫助下,黃開團申請扶貧小額貸款,干起了檳榔收購。危房改造、教育扶貧等政策“組合拳”讓他摘掉“窮帽”,成了村裡的致富能人。

黃開團的變化村民看在眼裡,脫貧志氣與日俱增,對隋耀達也愈發服氣。針對村裡開辦的扶貧產業合作社,隋耀達制定了股權激勵機制,貧困戶投勞越多股權越多。“等靠要”思想漸漸沒了市場,“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成為村民津津樂道的座右銘。

久久為功培育脫貧產業

村民致富念頭被點燃,該發展什麼產業帶動大家,成了隋耀達日思夜想的事。

當地群眾有散養黑山羊的傳統,但產業“小散弱”效益不理想。隋耀達有了想法:大量閑置土地能集中種牧草,能不能進行規模化轉型?

“以前沒圈養過,能養得活嗎?”面對村民的遲疑,隋耀達開車跑了全省10多家羊場,歷時半年寫出40多頁近3萬字的項目可行性報告,又分批帶領百余村民實地考察。2016年,共村成立巾幗養殖專業合作社,納入全村貧困戶。

羊場投產后又面臨資金緊缺。銀行不願給剛起步的羊場貸款,隋耀達打算拿出房產証擔保貸款。“如果項目失敗還不上錢,咱們連住的地方都沒了!”一向支持他的妻子王玉珍也急了。但眼看著寄托全村希望的產業就要半途而廢,隋耀達還是抵押貸款20多萬元。

“隋書記決心要帶大家把產業做起來,不好好干都對不住他。”共村巾幗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黃秀玲說。

開荒建設牧草基地,隋耀達第一個跳進齊腰的沼澤地裡﹔早產的羊羔要人工喂養,他抱回房間用奶瓶喂奶……隋耀達對羊場傾注了大量心血,“羊書記”的名號越來越響。三年多來,羊場養殖規模已從100多隻發展到700多隻,年產值達60多萬元,年年穩定分紅實現良性循環。

紅毛丹種植、黎錦編織和光伏電站等項目也走向正軌:100多畝紅毛丹陸續開花挂果﹔村裡婦女成立黎錦合作社編織銷售旅游工藝品﹔建設的500千瓦村級光伏發電站即將並網發電。

舉家駐村將群眾當親人

“我是黨員,又來自農村,深知‘像城裡人一樣過上好日子’是農村百姓最大的盼頭。”隋耀達說,干部駐村不僅要帶著政策和項目來,更要帶著一腔熱血來。

2014年7月,海南省委選派干部駐村扶貧。彼時的隋耀達剛被確診頸動脈瘤,不適合高強度工作。然而,他還是主動請纓駐村。兩次留任,隋耀達在村裡一干就是五年。不僅如此,他還一度舉家“落戶”山村扶貧。

2016年,隋耀達動員妻子辭去工作,帶著兩歲半的女兒從海口搬到共村住了9個多月,妻子給羊場工人做飯,女兒在鎮裡上幼兒園。70多歲的老父親也到羊場幫忙,直到去年在買菜途中遭遇車禍住院。父親在病床躺了近一年,讓他愧疚至今。

隋耀達說,讓家人來到農村,是希望他們能更加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事業。“女兒已經知道,爸爸老不回家是因為這裡有很多人需要他。”

五年來,隋耀達累計為共村爭取10余個項目,資金近千萬元,動員社會捐款捐物20多萬元。自掏腰包給孩子購買文具、帶村民到醫院看病、資助村裡修建文化室……他用自己的工資、各類獎金捐贈款物已達10萬元。

“公務員就是服務員。你幫村民辦成一件事,他永遠都記著你的好。”隋耀達說。他的手機成了村民隨時撥打的熱線電話,他的小車也成了村裡的貨車、公交車和救護車,近三年就跑了20萬公裡。村民黃開雄說:“共村的脫貧路就是隋書記的車跑出來的!”

(責編:王靜、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