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向縱深發展——典型風採】
“半路親戚”一腔真情——記忻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寧武管理部副主任、西麻峪寨村第一書記張尚富
身材敦實,皮膚黝黑,正在埋頭干活的張尚富就像一名普通群眾一樣,看不出一點干部模樣。9月16日,記者在寧武縣西麻峪寨村見到他時,張尚富正和扶貧工作隊員帶領著貧困戶們組成的“互助組”幫77歲的李春林收拾裡屋頂棚。老漢高興地說:“就是三床羊毛被子蒙住頭,也夢不到現在社會這麼好。”
今年6月份,58歲的張尚富被調整到西麻峪寨村,擔任了村第一書記。之前,他已經連續扶貧14年,僅在寧武縣就有11年。在扶貧之前,他在忻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上班12年。再往前,他在部隊服役14年。他說:“我是部隊培養出來的農村娃,受黨教育多年,派下來扶貧,就是貧困戶的‘半路親戚’。”
扶貧就得吃下苦,干部把苦嚼碎了,群眾才能嘗到甜頭
西麻峪寨村去年剛蓋起的村委會,一間辦公室,兩組文件櫃從中分開,前面辦公,后面住人。寧武縣山高溝深,一入秋晚上睡覺,被子又冷又潮。張尚富安慰隊員們,已經不錯了。
2015年,張尚富被派到了苗庄扶貧。他住的是一間村民廢棄30多年的舊房,后牆上有兩個碗大的窟窿。
是村裡沒有好一點的房子嗎?不是。
張尚富到苗庄,3個月時間,為這個石頭多土層薄的山庄理出了發展思路——以種植帶動養殖脫貧。村北一條溝裡蓋起豬場,養了50頭黑毛家豬。他擔心豬被盜,還擔心貧困戶不會綠色養殖,徑直將鋪蓋搬進了緊挨豬場的這座破房子裡。
一年365天,張尚富在村就有320多天,天天穿著部隊的作訓服,扛鋤下地,提桶喂豬。
不久,苗庄養殖合作社第二個養豬場也建起來了,存欄黑毛豬增加到了300頭。當年年底,參與養殖黑毛豬的貧困戶增收了近4000元。緊接著第二年,張尚富又引進服裝加工廠,全村貧困婦女參加了培訓,上崗后每人每月至少領到1500元的工資。
苗庄終於整村脫貧了。張尚富欣慰地說:“咱扶貧干部下來不能就會吹號,還得帶頭沖鋒,把苦頭嚼碎了,群眾就能嘗到脫貧的甜頭。”
扶貧扶的是人心,老百姓有了心勁,脫貧就不是難事
扶貧這些年,張尚富走過的村子有二三十個。經見得多了,他總結出,扶貧其實扶的是人心。
張尚富在馬營村扶貧時,遇到了個五保戶。66歲了,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還有扁平苔蘚,四病纏身。村民們不願搭理他,都說他“站著盡說些風涼話”。
第一次打交道,張尚富就見識了老漢的“嘴不饒人”。老漢吃的有些藥不好買,張尚富就自己掏腰包,從市裡買回來送上門,結果藥是收下了,卻給了句“你是干部,花啥錢也能報銷”,張尚富聽了也不惱。
老漢犯了病,給張尚富這個“第一書記”一打電話,張尚富就立馬趕到,將老漢送進醫院,留下吃的喝的還有錢,出院時再接回來。就是這樣,老漢也沒給張尚富句好聽的話。
直到有一次,老漢又從醫院回來。大冬天,張尚富不放心,一大早就過去看望。推門進去,發現炕邊上放著尿濕的棉褲。張尚富拿起褲子就幫他烤……當張尚富把棉褲烤干遞給老漢,老漢一下子從炕上爬起來說:“兄弟啊,你可比娘還親我!”
現在到了西麻峪寨村,張尚富發動全村貧困戶成立“互助組”相互之間幫扶。大伙都說,這個辦法好,人團結了,事也辦了。
張尚富扶貧14年來,遇到過不少冷言冷語,他都理解。他說:“隻要干部行得正,撓在痒處,做在明處,群眾就會信任干部。”扶起了人心,自然一說脫貧,貧困戶都來勁。(本報記者 王利強)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