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紅色家書裡的熱血之歌

2019年09月25日13:45

親愛的媽媽,別難過,別嗚咽,別讓子規啼血蒙了眼,別用淚水送兒別人間。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摘自夏明翰致母親陳雲鳳的信(1928年3月)

我要救中國最大多數的勞苦群眾,我不能不首先打倒勞苦群眾的仇敵——其實是全中國人的仇敵——便是軍閥。

——摘自俞秀鬆致父母的信(1923年1月10日)

大丈夫生而不力,死又何惜,先烈之血,主義之花。但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母親,希望你代我盡責扶養母親。我決不願跪著生,情願立著死。

——摘自葉天底致大哥的信(1928年2月3日)

書,我這裡有幾本,不知道你喜歡看那一種?先送上《列寧傳》一冊,《什麼是列寧主義》一冊,你先看,這裡的書半年之內你是讀不完的,隻要你有功夫。

筆,手頭沒有,機要科已經到遠遠的地方買去了,回來了可以擠一枝送你。沒有筆是急人的呀。

——摘自彭雪楓致妻子林穎的信(1941年9月6日)

“一年前,然然在學校准備一次講演,題目是改變世界的人。他有些猶豫的(地)問我:‘能講太奶奶嗎?’我非常感動於他對這份傳承的用心,我用最簡單的語言,幫他明白這些家國的回憶。他這樣寫道:‘那時的世界是很悲慘的,是不公平的。很多孩子吃不飽,上不了學,有很多戰爭。我的太奶奶想改變這一切。’”

“‘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這是您留給您的寧兒、我的父親的最后囑托。

父親看到這封信時,是在您犧牲20年后。在東北烈士紀念館,父親幾乎哭暈在您的絕筆信前,您可能想不到,之后父親用鋼筆把趙一曼三個字刻在了自己的手臂上,陪伴終生。

……

要是可以選擇,我願意有一個能夠與我們一起,粗茶淡飯,平靜生活,共享天倫的奶奶。您老人家,也應該這樣憧憬過吧。不過,為了更多人不再母子分離,不再流離失所,您選擇了為國犧牲,讓更多的人體會到了親情的可貴。”

家書裡,總是流淌著濃得化不開的情感。革命先輩留下的紅色家書,經受了戰火的洗禮,更擁有穿越時空的力量,向后人訴說革命者的精神和信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重讀紅色家書活動。通過電視節目、公眾號文章、巡回展覽等線上線下的方式,一封封帶著溫度的紅色家書重新“活”了起來。翻開定格在歷史畫卷中的紅色家書,也就翻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故事。

他們的倔強浪漫穿越時空

家書寄語,紙短情長。革命先烈的家書中,有親人間的對話、朋友間的暢談,也有愛人間的傾訴,更有歷史教科書裡看不見的鮮活細節。

“夢中的你是如此之親熱……哈哈。要睡了,要再夢見你。”1929年2月26日,瞿秋白在前蘇聯養病時給妻子楊之華寫了這樣一封信。休養期間,瞿秋白經常與妻子通信,在信中,他不僅稱呼妻子“親愛愛”“好愛愛”,還充滿愛意地寫道“吻你,吻你萬遍”。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推出的《信·中國》欄目中,這些信件都被深情地朗讀了出來。通過影像展示、明星讀信、主持人講解等多種呈現方式,瞿秋白的形象變得豐滿了。有網友收看節目后感慨:“從前隻知瞿秋白的高尚,如今方知他的倔強浪漫。”

共產黨人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但最終,小家讓位於大家,小愛讓位於大愛。眾多共產黨人鐵骨柔情的一面在家書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把一切舊勢力鏟除,建設我們新的社會,這個時候才能實現我們真正的戀愛。”“老實不客氣,對你不起了,也已經同別人又發生戀愛了。這個人,不是我一個人喜歡同它戀愛,恐怕沒有人不鐘情於它。這個人就是列寧主義,你若明了它的意義,恐怕你也要同它戀愛了。”寫信的人名叫陳毅安,畢業於黃埔軍校,參加過秋收起義,后到井岡山,歷任紅三軍團第八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長沙戰役前敵總指揮。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陳毅安給妻子寄出了50多封浪漫、俏皮的情書。小小的信箋,承載著他和妻子李志強之間的愛情,更訴說著他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

2019年5月1日,江西廣播電視台《跨越時空的回信》欄目播出了陳毅安的故事,欄目組邀請了陳毅安的孫子陳正烈,給爺爺寫一封“跨越時空”的回信。在先輩精神力量的指引下,陳正烈同樣成為了一名軍人,他在回信中寫道:“爺爺放心,我們一切都好,祖國一切都好。”

目前,《跨越時空的回信》12期欄目視頻及24封烈士后人回信,都已被中央檔案館收入並永久收藏。

他們的忠貞信仰照亮未來

在中央檔案館館藏中,有一封革命烈士劉伯堅寫給其親屬的遺書。“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的豪言壯語,今天讀來依然感人至深。在留給家人最后的書信中,劉伯堅多次提及孩子,信中詳細描述和記錄了幼子托付的地方和人家,一筆一畫中都飽含了一位革命者父親的深深牽挂。

除了牽挂,更有期望。在給妻子的絕筆信中,劉伯堅希望愛人“用盡一切的力量教養虎、豹、熊三幼兒成人,繼續我的光榮的革命事業”。劉伯堅用行動堅守崇高理想信念與追求,不僅為他的孩子示范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情懷,也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劉伯堅的絕筆信,只是眾多紅色家書的一個縮影。在最艱苦的歲月裡,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向親朋好友傾吐真情、訴說信仰,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絕無生路,不死於病,而死於敵人之手……先烈之血,主義之花……我決不願跪著生,情願立著死。”今年以來,這封紹興籍先烈葉天底1928年寫給大哥的訣別信在許多紹興人的朋友圈裡刷了屏。寫的是家書,訴說的卻是一個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黨絕對忠誠的赤子之心。

7月24日,“學習小組”微信公眾號推送了夏明翰就義前在獄中寫的三封訣別信。“兒女們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濃濃深情化作短短文字,凝結在了這封寫給母親陳雲鳳的家書裡。這是一個共產黨人舍生取義的崇高氣節和報國為民的熾熱情懷。有網友讀完后留言:“寫給媽媽的信,寫得太好了,看完讓人流淚不止,偉大的母親偉大的兒子。”

紅色家書是最真實的黨史,也是最鮮活的教材。如同一根紐帶,它連接起了過去與現在,讓我們看到時間深處最動人的情感和最炙熱的初心。

(本報記者 方曲韻)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段晨茜、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