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彭德懷的兩封書信

2019年10月14日10:13

彭德懷寫給侄兒彭起超的家書復制件

彭德懷寫給湘潭報委的書信原件

編者按:

毛澤東曾贈詩“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同志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杰出領導人。今年是彭德懷同志誕辰120周年,本刊特策劃組織了《彭德懷的兩封書信》一文,以資紀念。

(一)

起超同志:

來信收到,知道你們情況,甚慰。我沒有分配日常事務工作,很清閑,身體還好,感到有力無處使!其他大體與北路門時相差不遠。

……

共產黨人是有成分論者,無產階級是最革命的,這是基本的觀點。因此,我們看問題必須堅持階級觀點。同時,我們又不是唯成分論者,這就是說,要看到每一個人的政治表現、言論和行動是否一致,這就要對每一個具體的人作具體分析……學習毛澤東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國際上處在大動蕩、大混亂、大改組織時期,國內也處在一個大改造時期……將會由最革命的毛澤東思想統一起來。

在思想上工作上應向高標准看齊,經常去找差距,就會感到自己比不上別人,就會虛心,就會不斷進步。生活上要向低標准看,主要是向五億多農民去看,這樣就會感到滿足。以此共勉。

祝你們好!

清宗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午

(二)

報委同志:

湘潭報從創刊號起即按期收到,使我對於了解故鄉情況和增加農村生產知識,深為感謝!從收到的幾期報紙看,對於介紹生產中的先進經驗、宣傳中心工作,都起了重大作用。對於勤儉辦社、民主辦社、克服困難、以社為家的宣傳,特別是這類典型介紹,似乎還不夠多,我的看法不知是否合乎實際,請原諒!

此致

同志之禮!

彭德懷

一九五七年七月廿六日

這封信是彭德懷在成都時寫給侄兒彭起超的最后一封信。如今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彭德懷紀念館,陳列的是由中央檔案館提供的復制件。

當年11月上旬,彭德懷接到侄兒彭起超的來信,在食品公司上班的彭起超對本單位的相關部門組織看不慣,認為這個群眾組織的頭頭在出身等方面是有問題的。當時,社會上的“反動血統論”泛濫成災,“老子英雄兒子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荒誕邏輯在年輕學生中仍有市場,彭德懷對此頗感憂慮,於是他給彭起超寫了這樣的一封回信。

其中“思想上工作上應向高標准看齊”“生活上要向低標准看”,體現出老一輩革命家對后輩的諄諄教誨,也是彭德懷自己身體力行、終生不渝的人生准則。

彭德懷對侄兒彭起超無微不至的關心就像暖陽,吹進了從小便失去父親陪伴的彭起超心中。侄兒彭起超是彭德懷的弟弟彭榮華烈士的孩子,在彭榮華為革命犧牲后,彭德懷不止在生活上照顧著侄兒侄女們,更是關心他們的工作,時刻鞭策、悉心教導,讓他們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1955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大將為學校軍官授銜,調干學員都喜氣洋洋地佩戴上軍銜,可彭起超卻高興不起來,他被授予中尉軍銜,比照那些和自己履歷相似的同志,自己的軍銜被壓低了一級。當得知是伯伯彭德懷要求降他一級軍銜時,彭起超很不理解,為此,他特地從學校回到中南海永福堂找伯伯評理抱怨。

走進彭德懷家中,剛一落座,他就詢問起來,為何讓他降一級軍銜。彭德懷卻對他說:“你親眼看到過多少同志流血犧牲,這些同志連勝利都沒看到就死了,更不用說戴牌牌了。我們活著的人有什麼理由為個人利益鬧情緒呢……全軍近百萬干部要授軍銜,我隻有犧牲你,才能服眾。”

最終彭德懷顧全大局、為官清廉的表率打動了彭起超。

這封信的署名為清宗,這是彭德懷父親根據宗字輩分替他起的大名,含義是將來長大了有出息,有了榮華富貴,還要清清白白做人,對得起祖宗。彭德懷為人剛正不阿,對自己要求嚴格,對侄兒侄女更是亦然。他的不謀私利、克己奉公是一種極高境界的自覺,有制度約束是如此,沒有制度約束也仍然如此,他的清正廉潔如同水晶般純淨剔透。

這是彭德懷收到中共湘潭縣委機關報報委寄給他的幾期《湘潭報》后,於1957年7月26日寫給湘潭報委的親筆信。《湘潭報》於1957年8月1日以《“八一”前夕彭德懷元帥來信對本報作了重要指示》為題報道並刊登該信,指導和推動了全縣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1961年5月8日《湘潭報》停辦后,這封信隨同報社的檔案資料被移交到湘潭縣檔案館。

《湘潭報》是中共湘潭縣委機關報,其任務是面向農村、面向農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導和推動全縣各項工作。創刊於1956年3月12日,初期為8開小報,每周星期五出版,發行量為2萬份。1957年7月1日,擴大為4開報。后曾改周雙報、雙日報。1961年5月8日停辦。

《湘潭報》報道彭德懷來信后,報社領導班子根據該信的建議,進一步加強勤儉辦社、民主辦社、以社為家的宣傳,開辟“細心話”言論專欄,加大對各類先進典型的深入挖掘和報道,深受廣大干部群眾喜愛,有效推進了湘潭縣經濟社會建設。該信表達了彭德懷對國家建設的關心,對農村、農業、農民的關心,也蘊含了他對故鄉的特殊感情﹔同時,也反映了他勤儉節約、發揚民主、愛國愛民的思想和作風,體現了他對新聞宣傳的方法論,以及謙謙君子之風。細讀此信,更能感受到彭德懷為民、務實、清廉的精神與深刻內涵。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隻有堅持真理、深入實際,才能不走錯路、少走彎路,才能戰勝一切困難。

1961年11月的一天,彭德懷來到了湘潭縣響塘區南谷公社的陳蒲大隊調查。午飯的時間到了,彭德懷沒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鍋飯,而是撇開隨同人員,獨自一人來到離食堂不遠的賀老伯家裡。順手將鍋蓋揭開,隻見鍋裡蒸的是糠粑粑。彭德懷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澀的糠直刺喉頭,確實難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睛裡充滿了淚花。回到居住地,彭德懷召開了社員大會,他說:“我是討過飯的,是餓怕了的,可那是舊社會。如今,我們當家做了主人,我們應該抓緊時機開荒種糧,生產自救,把窮隊變為富隊,不應該再有人餓肚皮了。”

彭德懷在1961年回鄉期間,作了30多天的農村調查,在家接待了2000多位來訪干部群眾,並先后到湘潭縣的3個區7個公社10多個大隊,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寫下了《烏石公社烏石大隊的調查材料》《湘潭縣烏石公社金星大隊今年全面增產》《湘潭縣烏石公社金星、新坪、烏石三個大隊的手藝工人情況》《湘潭縣花石區黃荊坪集市貿易的情況》等5個調查材料,倡導“勤儉辦社、民主辦社、克服困難、以社為家”的理念來開展農村工作,為中央和湖南省委決策提供了參考。同時,也推動當地黨員干部進一步發揚定期參加生產勞動和開展基層走訪調研的光榮傳統。(許心星 張娜 謝倫炳)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編:謝倩、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