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講堂: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成就
編者按: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迎著朝陽出發,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70年來,我們偉大祖國的面貌、偉大人民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化。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指導,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聯合推出“國史講堂”系列理論視頻,梳理70年來新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歷史經驗,闡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敬請關注。
本期嘉賓簡介:
張國祚,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曾任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長期從事理論研究和宣傳工作,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問題、國際問題、科學哲學等領域發表過許多有影響的論著。
精彩觀點: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幾乎是一窮二白﹔經過70年的奮斗,我們國家已經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為什麼我們70年前那樣的貧窮落后,那麼現在能夠走到今天這樣的新時代,這當中文化建設可以說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講,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中國成立的70年歷史,可以說印証了這個道理。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文化發展,概括起來可以這樣講,那就是波瀾壯闊、朝氣蓬勃,充滿無限生機和活力,未來發展會更加美好。
講座實錄:
新中國已經走過70周年光輝歷程。我們想一想,70年前,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屢遭西方列強的侵略、瓜分、踐踏、凌辱,可以說是多災多難。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幾乎是一窮二白﹔經過70年的奮斗,我們國家已經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新時代意味著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全世界高高舉起﹔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寬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使世界上想要加快發展又想保持自身獨立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方案。
人們不得不問,為什麼我們70年前那樣的貧窮落后,那麼現在能夠走到今天這樣的新時代,這當中文化建設可以說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講,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中國成立的70年歷史,可以說印証了這個道理。
新中國成立初期:確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
70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可以說是百廢待興。那個時候,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終於站起來了﹔但是,站起來不是最終目標,我們要走向繁榮、走向復興。
識字運動摘掉億萬人文盲帽子。那個時候,我們面對著什麼困難呢?第一大困難,就是我們國家那個時候有5.5億人口,但是有80%是文盲,如何使這80%的文盲也能夠識字、也能夠看書、也能夠讀報,也能夠聽懂黨的方針政策,也能搞社會主義建設,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所以,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了一場掃盲識字運動,這場運動可以說那也是波瀾壯闊呀。開始的時候,我們工廠、農村、街道還有社區,還有軍隊,廣大的工農兵很多不識字的人,都熱心的去學習。5.5億的文盲,誰來當老師呢?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所以,當時就有了這樣一個政策,我們的機關干部、我們的中小學畢業生、我們的學校教師,還有所有識字認字的工人、農民、職員、干部,都可以當老師。那個時候人們普遍認為當老師這項光榮的事情,老師們都很有榮譽感和責任感,也不需要什麼報酬,都能夠教別人識字讀書。所以,這樣的識字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許多婦女抱著孩子讀書、學習。白天農民可能要到地裡種地,晚上要上夜校,也要讀書識字,農業合作社干脆把識字黑板放在田間頭,利用耕除休息時學習認字。工廠的工入下班之后也要進夜校來學習,部隊的戰士也要學習。可以說,當時整個識字運動可以說遍及全國各個領域各個階層。
經過這樣的運動,我們整個國家識字率是不斷地提高,正像毛澤東同志當年說的,“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岀現於世界。”
實際上,毛澤東當年的預言已經實現了。到2000年的時候,我們國家文盲早已經從新中國成立初的80%的文盲下降到什麼呢?下降到了6.72%,降到這樣。我們可以這樣講,如果說新中國70年文化建設奠基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是從掃盲識字這個群眾運動開始。當我們回顧70年文化建設的時候,這是必須的大說特說、大講特講的一件大事。
批判《武訓傳》撥正文化建設方向。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對《武訓傳》的批判。武訓出生在清末,是山東省一個乞丐,姓武,本來是沒有名字的,由於排行老七,所以當地人習慣稱為“武七”。武訓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是清王朝封的。因為武七利用30多年的時間行乞、乞討賺來的錢辦了3所義學,來教那些讀不起書的孩子來讀書。應該說他的初衷、他的動機出發點是很善良的,也是值得雙許的。這個人后來就被清王朝封賜了黃馬褂,而且做了“義學正”,實際上相當於官員了。1948年的時候,我們上海電影制片廠就拍攝了電影《武訓傳》,這個片子后來到1951年重新修改后又上演了。這個《武訓傳》播送之后,國內產生不小影響像北京、上海、天津發表了不少文章來贊美這部片子,甚至歌頌武訓精神,認為武訓精神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精神等等,吹得很沒有邊框,甚至我們的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也為這部電影叫好。
但是,毛澤東看了這部片子之后心情很沉重,有幾個晚上沒有睡好,最后下決心要批判《武訓傳》,為什麼要批判《武訓傳》呢?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使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站起來了。我們是靠什麼站起來的?我們不是靠行乞辦學,我們不是靠像封建統治階級搖尾乞憐來辦教育,靠所渭“教育救國”,而是靠革命斗爭來救國。這個時間我們應該歌頌什麼呢?我們應該歌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翻身解放,應當歌頌這個。但是這部片子卻歌頌一個不想推翻封建制度,隻知道向封建貴族們搖尾乞憐乞學辦學這樣的形象,毛澤東認為,這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証唯物史觀的。
我們新中國要搞文化建設,但必須明白,我們搞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明確,必須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導向。所以,毛澤東認為對《武訓傳》應當批判。他不否認武訓這個人初衷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武訓傳》這部電影所宣揚的東西,它的價值導向是錯誤的,應當批判的。因為它完全不講階級斗爭,不講政治斗爭,不講革命斗爭,而把人民的命運寄托在所謂的“教育救國”,這顯然是錯誤了。對《武訓傳》的批判,全黨全社會認同。這件事情的意義在哪呢?就在於對於我們今后的文化建設撥正方向。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對《武訓傳》的批判主要是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沒有針對該電影導演、演員等主創人員。當時,周恩來總理還專門與他們談話,幫他們放下思想包袱。
群眾文化繁盛,大眾精品不斷涌現。新中國成立后,廣大人民群眾翻身解放,當家做主人,建設熱情高漲,涌現出一大批人民創作文學的作品。
毛澤東在《介紹一個合作社》的一篇文章裡,對那個時期人民群眾的那種建設熱情、那種精神狀態,感到非常欣慰,很受鼓舞,而且充滿了贊佩之情。他就講,“除了黨的領導之外,6億人口是一個決定的因素,人多、議論多、熱氣干、干勁大,從未沒有看到人民群眾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斗志昂揚、意氣風發。”他是這樣講當時的人民群眾那種文化狀態、那種精神狀態。
例如,“東方紅”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使綜合性的、規模宏大的文藝創作形式,達到了一座前所未有的高峰。《紅燈記》《海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一大批文藝工作者嘔心瀝血的創作的現代京劇,使傳統京劇煥發新的生機和魅力,有了新的升華、飛躍。再比如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文藝作品。芭蕾舞本來是西方的一種藝術形式,但是我們賦予中國的特色,反映中國的革命內容,那是非常清新的,藝術水平也非常高超的,得到國外同行藝術家普遍的高度評價。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我國文化建設經過這些年來發展,可以說比改革開放之前,我們的文化,無論是從種類上、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應當說要豐富得太多太多了。比方說,從文化來講,我們所講的文化,主要應該包括四大方面,一個是理論,一個是輿論,一個是文學藝術,一個是新聞出版。
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從理論上來講,主要體現在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整個哲學社會科學應當說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是毫無疑問的。比方說我們現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評選就有26個學科,在改革開放之前是沒有這麼多學科的。
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還應該有更加廣闊的空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就講,“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他又講,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習總書記這些重要的講話可以說給廣大哲學社會工作者帶來極大的鼓舞,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習總書記這樣一種指導之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近年來推出很多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的成果,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習總書記特別重視文化軟實力,他專門組織中央政治局開會來集體學習,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支撐起我國文化軟實力大廈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習總書記說,我們上下五千年,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博大精深,有許多超越時空、跨越國度具有當代價值富有永恆魅力的文化基因。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既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最大優勢。
因此,習總書記在這個方面講的也非常的清楚,我們搞新中國文化建設,首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記住這裡講的是優秀傳統文化,並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因為對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應當說雖然博大精深,也應當一分為二,其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習主席強調的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都是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過去西方有些人攻擊我們,說中國人不講人性的、不講仁愛的,錯,我們老祖宗歷來強調“仁者愛人”,這是必須講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貴,社稷次之,君輕”等民本思想,“德主刑輔”的法治思想,“協和萬邦”外交理念,“安不忘危”的憂患識,“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原則,都值得永遠傳承。
另外,我們的傳統文化要提倡忠勇。這個忠勇我們今天仍然需要,當然今天的忠和過去的忠不一樣,過去的忠是對帝王的忠,而今天的忠,應該是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這個忠要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是應當講的。我們中華民優秀傳統文化當中,那是有很多精華可以被我們今天學習和吸收的,其中特別突出的一點就是關於愛國主義。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范仲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等,愛國思想那是非常豐富。所以,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不僅能夠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熱情,愛國主義精神,而且為我們治國理政也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這都是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必須繼承和弘揚的一些重要的內容。
我們今天已經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了,為什麼我們還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呢?那就是因為我們是歷史主義者,我們不能割斷歷史。今日中國是從歷史中國發展而來的,今日文化也是從中國歷史文化發展而來的,對歷史文化當中的精華,我們自然而然應該加以吸收,這是毫無疑問的,天經地義的,就像我們的父輩優秀品質,難道因為我們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就不需要繼承我們父輩的優秀品質嗎?這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這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
第二,繼承發揚革命文化。習近平總書記講,我們共產黨員精神上不能缺鈣,在我看來,我們這個鈣主要源自於我們的革命文化,我們的革命文化包括哪些內容呢?如果要講起來,那也太多太多,但是如果講其精華,那無非可以說紅船精神,我們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創黨精神,這是我們革命文化的精神之源。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有我們這些都是我們革命的精神。在我們革命精神的熏陶之下,我們經過28年興風革命的浴血奮斗,可以說有許許多多這樣的革命精神教育,我們的革命先烈,他們為了祖國的解放,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我們的理想信念,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甚至生命,感人的故事太多了。
比方說方志敏烈士。我們知道方志敏烈士寫過一本很有名的著作叫《可愛的中國》,那是在監獄當中寫的,他被敵人俘虜之后在監獄寫的,他在監獄中還寫了一首詩:“敵人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絕不能動搖我們的信念,因為我們信念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共產主義犧牲,為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非常情願的事情呀。”這裡講的共產主義是什麼?那就是我們共產黨的理想信念,這裡講的蘇維埃,那也是我們革命的理想,因為當時我們革命要走蘇聯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道路,充分表現了方志敏那種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在全國革命勝利的前夕,在重慶的渣子洞關押了很多共產黨人,他們都是對革命無限忠誠、堅強不屈,其中有一個年輕的共產黨人叫陳然。國民黨說看著他很年輕,想誘使他投降,說你隻要寫一個自白書,就可以放你出去,給你自由。但是我們這位年輕的共產黨員用一首可以說氣貫長虹的詩來回答了敵人的誘降,他寫了一首詩,題目是“我的自白”:“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鏈,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我不需要什麼自白,哪怕胸口面對帶著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隻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死亡也無法讓我開口,面對死亡,我放聲大笑,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這就是我。一個共產黨人的自白,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表現了一個年輕共產黨員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革命勝利充滿堅定信心。
第三,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還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際上,我們講,比方說兩彈一星精神,這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載人航天精神,這是我們的先進文化。還有大慶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孔繁森精神,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在這些精神的鼓舞之下,各行各業涌現出很多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作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他們的事跡經常感動中國,催人奮進。
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在新聞傳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也有很多重要的思想,比方說他關於新聞傳播的48字方針:“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48個字,每四個字都含有深刻的內涵,對於我們搞好我們社會主義新聞傳播那都是至關重要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意識形態工作會議上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15個字又告訴我們什麼呢?又告訴我們,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應該選循一個什麼樣的指導思想。習總書記主持中央工作后特別重視意識形態工作,他在全國宣傳部長工作會議上就講:“意識形態工作是我們黨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為什麼?因為“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講到三個“事關”。我們想想,這三個“事關”,是不是涵蓋了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整個民族的各個方面。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他指出,歷史經驗表明,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首先從思想領域開始,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是一夜之間的事情,而思想演化則是一個長期過程。如果思想防線守不住了,那其他一切防線都守不住了,所以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中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時候不能旁落,否則我們就會犯無法挽回的歷史性錯誤。習總書記為什麼這樣強調意識形態工作,它的背景所指的是什麼,就是指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顏色革命、阿拉伯之舂,這些國家大小不一樣,國情不一樣,發生動亂的具體原因也不一樣,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反對派發動意識形態戰,先把執政黨抹黑。所以習近平這些話都有非常強烈的針對性,這對我們今天搞好我們的文化建設,那是起著一種醍醐灌頂的作用。
文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講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在前面曾經講過,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是,文藝也應該是我們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岀席文藝工作座談會的時候,他就講,他說“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文藝要熱愛人民”,這講的是什麼呢?就是說我們的文藝,文藝創作、文藝演岀各個方面等等,文藝傳播,都要以入民為中心,這是我們新時代整個文學藝術創作、整個文藝工作所必須瘦循的一個宗旨、一個原則,也是我們整個文化建設所必須選循的一個宗旨、一個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還講,文藝創作必須把中國精神作為我們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的靈魂。什麼是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習近平當時講,他說愛國主義精神,對於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它是最深層、最深刻、最永恆的主題、最永恆的內容。這是我們必須清楚的。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岀,對於我們整個文化建設來說,是有了靈魂。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像陽光和空氣一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八個字是從國家層面講的。從社會層面來講,那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次來講就是愛國、敬業、誠實、友善,這是從三個層次來講。但是這三個層次最核心的是什麼呢?都是圍繞愛國主義來講的。
我們想把我們國家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那是基於什麼,那是基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我們要把我們的社會建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那是基於什麼呢?同樣是基於我們的愛國情懷。至於說愛國、敬愛、誠信、友善,當然更是把愛國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我們新中國的文化建設發展到現在,必須更加旗幟鮮明地堅守愛國主義靈魂,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精神鼓舞下、指導下,近些年來,我們的文藝工作可以說是山花浪漫、萬紫千紅,有許多優秀的作品涌現,比如反映革命年代的一些作品,反映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有很多劇都是很好的。反映現時代的也有,比如《戰狼2》,在國際上也是很有市場的,《流浪地球》也是受到國際友人的一些好評。這些文藝作品是反映了我們新時代文藝的繁榮興盛。
我們的文藝應當說是方興未艾,前景那越來越美好,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不斷地提升,受到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多的喜愛。還有多種多樣的文化形式,像群體性的文化形式。
再比方說,我們的“一帶一路”,我們的“一帶一路”講的是什麼?我們的“一帶一路”是講政策溝通、設施聯通、經貿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當中最重要的是民心,如果民心不通,彼此之間沒有感情,那麼其他通都談不上。所以,民心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要先行。這些年來,我們隨著“一帶一路”構想不斷實施,我們同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開始有“一帶一路”合作談判,其中有不少國家,我們都有文化合作的項目,中國的文化走向世界,走向“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對於連接中外、溝通世界可以說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使世界各國更多了解中國、認識中國、認同中國,更願意和我們開展各方面的經濟合作。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新時代中國文化的最大亮點、最有價值的內容、最有指導意義、黨內黨外和國內國外影響最大的文化,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后做一個總結,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長期領先於世界,這是值得我們十分驕傲的。但是,我認為我們更值得驕傲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70年,改革開放之后,特別是十八大以后,我們的文化發展越來越繁榮,越來越興盛,越來越充滿生機和活力。概括起來可以這樣講,那就是波瀾壯闊、朝氣蓬勃,充滿無限生機和活力,未來發展會更加美好。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