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系列訪談

山東濟寧:推動主題教育向心裡走、向深裡走、向實處干

2019年11月12日10: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點擊圖片進入訪談頁面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12日電 (段晨茜 操留劍近日,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網、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主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系列訪談推出。第三期訪談聚焦山東濟寧主題教育開展情況,邀請濟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劉東利、濟寧市兗州區委書記王宏偉、濟寧市任城區觀音閣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紅及濟寧市微山縣高樓鄉渭河村黨支部書記孫茂東做客人民網,與網友在線分享開展主題教育中的經驗做法。

“群眾不看我們怎麼說,關鍵看我們怎麼做”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濟寧市早謀劃早部署,堅持推動學習教育向心裡走、檢視問題向深裡走、整改落實向實處干。

“濟寧是孔孟之鄉,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比較集中,我們利用這些資源,建設了干部政德教育學院,通過這個學院提升干部為政之德,提升政治素養。”劉東利說。

他介紹,濟寧市結合當地特色,推行了“三微課堂”,即微課程、微時間、微討論,從而讓學習教育深入到基層、支部、車間班組、服務窗口及村民小組,保証每名黨員干部都不掉隊。

在檢視問題方面,濟寧市堅持讓干部下沉到基層,向1633個村派出了第一書記,並特別建立了村支部書記定期走訪制度,要求每名村支部書記每年到村民家走訪不能少於兩次,確保把基層的問題摸准、摸細、摸透。目前,通過此舉已收集各項意見建議共4.8萬余條。

“收集問題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群眾不看我們怎麼說,關鍵看我們怎麼做。”劉東利說。

為進一步推動問題解決,濟寧市一方面明確責任,建立問題分解機制,一條一條進行分解,把任務逐級壓下去。同時,建立了執行力檔案,根據干部的工作落實情況評定等級,記入檔案中,並以此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一項重要標准。

劉東利說:“濟寧堅持開門搞教育,讓群眾事前參與、事中監督、事后評價,堅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對於發現的問題一定改好,針對短期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建章立制,盯住不放,持續發力。”

據劉東利介紹,濟寧市從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改起,讓群眾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成果與新變化。

為解決群眾辦事流程比較繁瑣的問題,濟寧市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為民服務中心,通過推行幫辦、代辦,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現在群眾隻要進一個門,所有的事情都能辦,隻要去一個窗口,就能辦絕大多數的業務。原來辦理不動產証需要大約14個工作日,現在半天就能辦完。”劉東利說。

劉東利認為,開展主題教育要扎根腳下的土壤,與當前正在開展的工作結合起來,與本地的實際結合起來。針對一些村支部書記能力不強的問題,濟寧市實行了村黨組織帶頭人提升工程。

“我們組織他們參加學習、開拓眼界,結合實際開展工作,帶領群眾致富,引領鄉村振興。把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民生問題解決了,主題教育成效就逐步顯現出來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會得到更大提升。”劉東利說。

“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濟寧市兗州區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實際效果,把解決問題貫穿於主題教育的全過程。

“結合實際,我們組織開展了以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民生、服務群眾為主要內容的‘四服務’活動。聚焦關鍵少數,讓區級領導、鎮街部門的一把手到基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即使一個人解決一個問題,積少成多,也會讓群眾看到主題教育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效。”王宏偉說。

為幫助企業解難題、促發展,兗州區打通各類堵點、卡點,為企業送政策、解難題、優環境。據王宏偉介紹,近期通過調查研究,匯總梳理了一批問題,專門召開會議研究,解決了當地8家企業提出的13個堵點卡點問題。

在服務民生和服務群眾方面,兗州區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結合主題教育著力把一些惠民政策落實到位。今年1月至9月份,兗州區用於民生支出的財政預算資金達到47個億,佔全區財政總支出的85%。

王宏偉說:“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為破解困擾雙職工家庭接送孩子的問題,兗州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創新推出‘推遲上學+午間配餐+課后服務’的舉措,將小學生早晨上學時間推遲半小時,中午提供午餐,4點半后提供課后服務,既有效解決了家長的接送問題,也解決了校外非法托管和課服機構治理難的問題。”

此外,兗州區還實施了“小病不出村、查體家門口”衛生惠民工程,組織縣級醫院醫護人員免費上門為群眾健康查體,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甚至“最后一米”,目前已有4萬多名群眾受益。

在服務基層方面,兗州區著力為基層的組織和干部精文減會、減負鬆綁、理清責任,讓基層騰出更多的精力抓落實。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基層干部很辛苦,為了解決基層干部的后顧之憂,使他們更好地專注基層工作,我們提出對基層干部在政治上關心、在待遇上傾斜、在生活上照顧、在工作上支持,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為基層干部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王宏偉說。

“圍繞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感情不斷找差距”

位於濟寧市任城區的觀音閣街道目前共有黨員980名,包含企業黨員、機關站所黨員、退休轉業黨員,人員結構較為復雜。

在推進主題教育過程中,觀音閣街道黨工委因人施策,靈活多變,針對不同的黨員群體採取相應的學習方式,成效顯著,增強了黨員責任感和使命感。

街道處於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在推進主題教育工作過程中,如何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我們從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圍繞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感情,包括服務群眾來不斷找差距,圍繞居住環境不整潔、辦理業務不方便、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上下功夫。”李紅說。

她介紹,觀音閣街道在優化居住環境方面,結合正在開展的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后投入資金900多萬元。在強化黨員宗旨意識方面,採用項目化、訂單式的運作方式,重點打造了像微心願、生活幫、紅袖章、螢火閃亮等一批黨員志願服務品牌。

在提升服務能力方面,街道結合“放管服”改革,推行了紅帆驛站、紅色物業、紅色幫辦的“三紅項目”,在居民小區、各網格建設“紅帆驛站”,為廣大群眾提供“紅色幫辦”服務,幫助群眾代辦業務達到20余項,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100米。

李紅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基層干部,我們承擔的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我們有一支‘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黨員干部隊伍。”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街道的黨員干部一起談不足、談舉措,出主意、想辦法,總結提煉了“事不避難、敢於擔當、知榮爭先”的觀音閣精神。

同時,街道開展了“訪民情、辦實事、促滿意”大走訪、“居民說事”等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到群眾家中拉家常,聽民意。

“對群眾反應的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制定措施,明確整改時間,並及時反饋給群眾。長時間下來,街道和社區的干部與群眾越來越熟悉,心與心的距離也越拉越近,工作也得到了他們的理解、肯定和支持。”李紅說。

“確保主題教育全覆蓋,不漏一人”

微山縣高樓鄉渭河村坐落在微山湖腹地,村中大部分黨員和村民居住在船上,全村一共有50名黨員,其中17名黨員長期在外從事生產工作。

針對村中長期在外的流動黨員,渭河村黨支部設立了流動黨員黨群服務中心,並在今年配備了2艘流動工作船和5名專職人員,負責給流動黨員送去學習材料。

“我們在鹽城、揚州、南通等地流動黨員停泊區位也設立了3個流動服務點,與駐地黨組織簽訂了黨員共管協議,組織流動黨員參加當地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確保主題教育全覆蓋,不漏一人。”孫茂東說。

他介紹,為幫助流動黨員能夠及時學、隨時學,渭河村特別組建了“渭河村流動黨員之家”微信群,定期在群中發布信息,讓黨員通過微信群交流學習體會。流動黨員回到村裡第一件事就是到村支部報到匯報學習教育情況。

孫茂東表示,村支部還依托“學習強國”“燈塔—黨建在線”等平台,引導黨員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學習教育,取得了“流動黨員離家不離黨、船行千裡不迷航”的顯著效果。

為進一步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增強村民幸福感,渭河村利用當地的地理優勢及生態優勢,做大做優了運輸業、養殖業及旅游業。

“運輸、養殖和旅游三大產業的不斷壯大,使渭河村從原來貧窮落后的小漁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孫茂東說。

他表示,渭河村支部的目標就是讓農業在村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渭河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他說:“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組織。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領導作用,增強領導農村工作本領,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下一步,渭河村將通過深入開展黨建目標認領,壓實黨員責任﹔通過黨員量化積分管理,衡量黨員作用、評定黨員等次﹔通過黨員劃片定崗聯戶,切實解決包保農戶的實際困難﹔通過“紅馬甲”志願服務,進一步形成黨員干部帶頭干,廣大群眾爭著干的良好氛圍。 

點擊圖片進入訪談頁面

(責編:段晨茜、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