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弘揚沂蒙精神 踐行初心使命

王玉君
2019年11月15日08:22 來源:學習時報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紅色基因和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沂蒙精神作為最直接、最生動的教材,把握好“變與不變”的辯証邏輯,著力重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關系,不斷發揚光大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蘊含著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理想高於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在沂蒙革命斗爭史中,沂蒙精神都源於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共產主義的信念。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把馬克思主義的“火種”帶回沂蒙山區,彌留之際勉勵同志們要“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斗到底”﹔劉曉浦、劉一夢叔侄倆,面對“放棄信仰就可以活命”的“生路”選擇了獻身信仰﹔沂蒙母親王換於牢記“俺是黨的人”,冒死保存《山東省聯合大會會刊》。可以說,沂蒙精神源於黨的理想信念。

“主義比生命更重要”。我們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代表著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沂蒙先輩先烈牢記黨的性質宗旨,面對信仰堅定的棄守、槍林彈雨的考驗、嚴刑拷打的折磨、金錢美色的誘惑,始終保持了共產黨員的純粹純潔。

全黨同志要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第一目標是為民謀利。牢記“第一身份”,必須把握理想信念這個立足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必須把握紅色基因這個承接點,從革命歷史中追尋初心,從時代發展中感悟使命﹔必須把握對黨忠誠這個根本點,時刻把對黨忠誠擺在首要位置﹔必須把握敢於斗爭這個發力點,敢於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堅決斗爭,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擦亮永不褪色的政治底色。

沂蒙精神蘊含著黨群一心的魚水深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永遠不能脫離群眾。當年在沂蒙根據地,從黨的高級干部到普通黨員,從軍隊的高級將領到普通戰士,不論身份地位,來自哪裡,都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主動幫群眾挑水、砍柴、掃院子,始終和老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群眾也把他們當成“主心骨”“貼心人”。在根據地最艱難的時期,他們帶領群眾減租減息、生產自救,反“掃蕩”、反封鎖、反奸除霸,共渡難關。“一個鍋裡摸勺子,一張桌上動筷子,一個山洞躲‘掃蕩’,一個戰壕打鬼子”,這種血濃於水的黨群關系,凝聚起推動革命的磅礡偉力。

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我們要密切新時代黨群關系,必須主動聯系群眾,通過領導干部“結親連心”、普通黨員“雙報到”、“萬名干部下基層”、脫貧攻堅“回頭看”、選派“第一書記”等,持續推進聯系服務群眾﹔要廣泛聽取民意,要圍繞“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雙招雙引”、基層治理和減負等重點工作,深入調研,調整思路,確保工作更順民心、合民意﹔ 要增進群眾感情,感情反映立場,決定態度,影響行動,要身至心入“接地氣”,與群眾打成一片,在融入群眾中續寫“魚水深情”。

沂蒙精神蘊含著啟發民智的歷史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當年抗戰全面爆發后,在“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到群眾中去”的號召下,沂蒙各級黨組織宣傳發動群眾,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從創辦黨的第一家省級報刊《大眾日報》到各專區紛紛辦報辦刊,從八大劇團聯合會演到“村村鑼鼓響,庄庄有劇團”,從“窮人為什麼窮”的革命教育到“組織起來有力量”的民眾覺醒,沂蒙根據地形成了“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革命洪流。

“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通過宣傳群眾,點亮了群眾心中那盞燈,堅定了跟著共產黨走的政治自覺。

新時代要增強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就必須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聚焦主題主線,要帶著使命、帶著感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這一科學理論武裝黨員、教育群眾。拓寬輿論陣地,要融通網上和網下,打通兩個“輿論場”,把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結合起來,不斷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推動實踐發展,不斷探尋黨的創新理論與基層工作的切入點、與百姓思想的結合點、與地方發展的契合點,用革命老區的發展變化印証黨的理論的實踐偉力。

沂蒙精神蘊含著一切依靠群眾的政治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當年沂蒙根據地,在艱苦卓絕中走向勝利,源於黨的正確領導,更源於民眾的力量。共產黨、八路軍吃的是鄉親們籌的糧,住的是老百姓讓的房,穿的是紅嫂們縫的衣,受傷躺的是民工抬的擔架,急行軍過的是婦女肩扛的門板搭起的“火線橋”,遇到危險靠的是群眾掩護。沂蒙根據地在黨的領導下,普遍建立了農救會、工救會、婦救會、青救會、兒童團等群團組織,群眾都被發動起來。這是我們黨的獨特優勢和政治智慧。

人民群眾蘊含著無窮智慧和力量,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新時代我們更有條件也更需要增強群眾組織力。增強群眾組織力,既要向群眾學習,又要善於運用民主、協商的方法匯集群眾訴求,尋找最大公約數,用利益聯結機制把群眾組織起來﹔必須提升黨組織覆蓋率,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必須深化群團組織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發揮好聯系群眾、組織群眾的紐帶作用。

沂蒙精神蘊含著一切為了群眾的根本宗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當年在沂蒙根據地,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政治上實行民主選舉、建立第一個黨領導下的省人民政府、頒布我黨歷史上第一部《人權保障條例》﹔經濟上實行減租減息,讓“耕者有其田”﹔軍事上“為群眾當兵、為群眾打仗”,文化上開展掃盲運動、倡導婦女解放﹔紀律上“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作風上“挖野菜也要遠離村庄”、開展“滿缸淨院”運動,“一切為了人民”讓沂蒙人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嚴、權利和利益。

我們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黨的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為民服務解難題,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反映強烈、久拖不決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必須健全為民服務長效機制,打通服務群眾的難點卡點﹔必須強化基層網格治理,打破系統限制,推動人員力量下沉基層,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裡”,全力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沂蒙精神蘊含著人民選擇的歷史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當年在沂蒙山區,日軍進攻山東時,當時的省政府主席韓復榘領著十萬大軍不戰而逃,共產黨則帶領群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抗戰最艱難的時期,共產黨、八路軍號召“不讓難民在根據地餓死一個”﹔國民黨則在魯中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無人區”,國統區群眾負擔比根據地重8倍還多。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變“接收”日、偽軍佔領區為“劫接”,大肆搜刮掠奪﹔共產黨則用事實証明解放區“沒有貪官污吏、沒有土豪劣紳、沒有人發國難財”等“十個沒有”。最終決定了群眾“相信誰、支持誰、擁護誰”的人民選擇。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讓群眾滿意,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讓老百姓更充分地表達訴求、更直接地提出意見,不斷提升群眾對居住環境、社會治安、看病就醫等方面的滿意度﹔必須注重群眾監督,改進群眾問政問詢工作、建立投訴舉報處置體系等,把應該由群眾監督的事情一定交給群眾監督﹔必須持之以恆正風肅紀,以零容忍、零懈怠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密切新時代黨群干群關系。

(作者系山東省臨沂市委書記)

(責編:段晨茜、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