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系列訪談

四川瀘州:深入基層一線 實現主題教育與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

2019年11月22日09: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點擊圖片進入訪談頁面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11月22日電 近日,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網、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主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系列訪談推出。第五期訪談聚焦四川瀘州主題教育開展情況,邀請瀘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徐斌、瀘州市龍馬潭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袁瑞、瀘州市古藺縣永樂鎮黨委書記邱中華及瀘州市江陽區金沙社區黨委書記譚雪梅做客人民網,與網友在線分享開展主題教育中的經驗做法。

“走服引”活動 深入一線解民憂

瀘州市“因酒而名、因酒而興”,在紅軍長征時期,“四渡赤水”三進三出瀘州,瀘州作為朱德、劉伯承、吳玉章、惲代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從事過革命工作的地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徐斌表示,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瀘州市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的思路,扎實有序推進了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我們制定了市委常委班子“五個帶頭”開展主題教育的23條具體措施,建立市委領導聯系點制度,充分發揮出“關鍵對象”的示范引領作用。”徐斌說。

徐斌介紹,目前瀘州市共有19萬余名黨員、8000多個基層黨組織,瀘州市堅持分類指導、精准施策,針對農村、社區、機關、學校、醫院、農民工等8個領域基層黨組織特點,提出分類指導44條措施,防止“一刀切”“一鍋煮”。

徐斌說:“瀘州市在外出農民工數量達到1萬人以上的13個省、市,成立了異地農民工綜合黨委,實現了異地黨員學習教育全覆蓋。”

針對普通黨員覆蓋面廣這一特點,瀘州市組織開展了“五個一”學習教育。同時,還依托本市的黨史黨性教育基地開展了革命傳統教育等四項教育,豐富了基層黨員的學習方式和形式,增強了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感染力。

為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著力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瀘州市結合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工作,創新開展“走進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走服引”活動。

徐斌表示,“走服引”活動的亮點主要集中在“三個走進、三項服務、三大教育”。其中,“三個走進”是走進基層結對子、走進村社摸實情、走進一線解民憂﹔“三項服務”是實施關愛服務、實施幫扶服務、實施志願服務﹔“三大教育”是知恩感恩教育、家風家訓教育、新風正氣教育。

在“走服引”活動中,所有市級領導干部帶頭示范,同困難群眾結對子,帶著學習任務、調研目的,深入基層一線、項目一線,對突出問題現場協調、現場交辦,實現了主題教育與高質量發展推動的相互促進。

推動改革發展,關鍵在干部。在開展專項整治過程中,瀘州市針對部分干部存在的“五種不良情緒”,成立了專項整治領導小組。

“經過兩個多月的專項整治,全市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得到有效提升,具體體現在全市經濟指標止滑回升,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比全省平均水平增高0.2個百分點,增速呈逐月回升向好的趨勢。”徐斌說。

“點線面”統籌發力 提升群眾滿意度

龍馬潭區是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所在地,經濟發展較快。當前,正處於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農業轉移人口多,小區的矛盾糾紛多,基層治理難度大。

袁瑞介紹,為破解這一難題,龍馬潭區在“走服引”活動中,通過“點線面”統籌發力,探索形成了黨建引領、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在點上,在居民小區成立黨支部﹔在線上,在區級層面成立物業行業的綜合黨委,組建“紅色物業聯盟”﹔在面上,通過社區黨委,統籌整合轄區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兩新組織資源共筑共建。”袁瑞說。

在龍馬潭區最大的農業轉移人口集中居住小區,有居民近3500戶,共11000余人。存在著對特殊群眾關心服務不到位、物業與業主之間矛盾大、業主之間糾紛多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該小區成立了黨支部、黨員先鋒隊、居民志願服務隊,帶領群眾開展了一系列文明勸導、衛生整治、環境美化活動。通過以上舉措,小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逐漸形成,由過去的“臟亂差”變為了如今的“潔淨美”。

袁瑞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龍馬潭區始終堅持聽群眾說、讓群眾看、請群眾評,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確保主題教育過程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整改落實的成效群眾感受得到、體會得深。”

他介紹,龍馬潭區在開展主題教育過程中融入了四川當地的“趕場”習俗,通過群眾“趕場”、政府“擺攤”來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已累計收集意見建議1600余條。

在整改落實方面,龍馬潭區堅持整改過程讓群眾監督。

“我們邀請群眾代表參與問題整改討論會,聽取群眾對整改措施的意見建議。有群眾反應80歲以上的高齡津貼申領審核程序太復雜。通過整改,我們優化了申領流程,將申領時限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到現在的3個工作日,全區11762名高齡老人直接受益。”袁瑞說。

問題整改的成效最終要由群眾來評判。據袁瑞介紹,龍馬潭區通過建立問題反饋機制,通過入戶走訪、匿名測評、邀請第三方機構調查等方式,了解群眾對整改成效的滿意度。對群眾不滿意的,緊盯不放,群眾不滿意、問題不銷號。

袁瑞說:“政務服務改革是自貿區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在主題教育中,我們緊盯政務服務改革,以高質量政務服務,助推高質量發展,提升群眾滿意度。”

龍馬潭區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專項整治內容之一,針對企業開辦難的問題,升級了“企業開辦小時清單制”,使得申請材料減少32%,審批時效提升85%,成效顯著。

“百名干部訪千家”服務群眾

古藺縣是紅軍四渡赤水的重要轉戰地,紅軍長征、毛澤東入川的第一步就踏在古藺縣永樂鎮德福村,這為當地留下了大量的紅色資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邱中華介紹,永樂鎮在推動學習教育方面,主要結合紅色資源,在傳承好、發揚好長征精神方面下功夫,堅定全鎮黨員干部群眾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邱中華說:“永樂鎮主要採取了‘唱、講、議’三種模式,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要論述入腦入心。”

“唱”是組織永樂花燈傳承人把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等,編成通俗易懂的花燈唱詞,讓老百姓坐得攏、留得住、聽得懂。

“講”是採取“請進來、送到家”的方式開展宣傳宣講,開辦“紅色故事天天講”微講堂,組建本土“紅色宣講騎兵團”,深入村組、農家院壩開展宣講,引導黨員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議”是指基層黨支部將退職村干部、無職黨員、鄉賢人士、群眾代表等組織起來,開展主題討論,引導大家以實際行動建設家鄉,爭做“紅色基因傳承人、初心使命踐行者”。

邱中華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永樂鎮創新實施了黨旗飄揚‘三百三千工程’,即百名干部訪千家、百名干部辦千事、百名干部解千難,解決了一大批貧困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

在“百名干部訪千家”過程中,260余名鎮干部、村社干部、幫扶干部全覆蓋下沉開展“大走訪”,與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時,還在全鎮開展了干部代辦服務,現已代辦各類服務事項2402件,真正實現了“讓干部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三色金沙”創新理念開展主題教育

江陽區金沙社區是一個征地拆遷的安置社區,社區成員來自不同的村、組,黨員分散且積極性不高,組織開展學習教育較為困難。

“針對這一問題,金沙社區摸索並開展了分別具有黨味、趣味、土味、情味和回味,這樣‘五味俱全’的開放式主題黨日活動,帶動社區的黨員群眾一起學、一起做,以前社區群眾是被動參與,現在變成了主動來參與。”譚雪梅說。

她介紹,在推進主題教育過程中,金沙社區在服務社區群眾上下功夫,著力打造了紅色、綠色、銀色的“三色金沙”。

其中,“紅色金沙”是指把黨支部建在小區,把黨小組建在樓棟,把物業、業委會、轄區單位以及黨員、網格員、群眾組織起來,化一盤散沙為一個拳頭,為社區群眾代理訴求、代辦事務。

譚雪梅說:“針對群眾不了解房產証辦理這一問題,小區支部實行了統一代辦,截至目前,264戶群眾已領到房產証,還有612戶已經提交資料,正在辦理。”

“綠色金沙”是指金沙社區以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為契機,集中整治了小區亂搭、亂建、亂停、亂放等“十亂”現象,同時增加了小區的綠化帶、修建了健身廣場、實現了小區的人車分流等,有效改善了小區環境。

而“銀色金沙”主要是指金沙社區針對老年人推出的“幸福來敲門”活動。

“醫生敲門、上門義診,每月組織醫務人員上門為社區70歲的老人進行健康管理、問診送藥﹔公司敲門、上門服務,金沙社區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由專業人員每月為80歲以上老年人、空巢老人和失獨家庭上門打掃衛生、理發、洗衣、做飯等﹔志願者敲門、上門定制,根據每位老年人的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服務。”譚雪梅說。(操留劍)

點擊圖片進入訪談頁面

(責編:劉尤罕、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