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江蘇省宜興市、南京市六合區、海門市、常州市天寧區:
查找問題更精准 整改問題更到位

2019年12月06日15:23 來源:新華日報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宜興市、南京市六合區、海門市、常州市天寧區等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民生痛點作為最需要辦的事,努力實現問題查找更精准、問題整改更到位,在為民服務解難題中踐行初心使命。

宜興: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宜興市聚焦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持續開展督查,以實實在在的整治成果讓群眾在主題教育中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大力整治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把建檔立卡農戶“進”“出”關,對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精准脫貧的退出對象開展抽查核查,著力解決審核把關不認真、扶貧政策不落實等問題。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發揮派出監察員辦公室作用,全面推進村(社區)巡察,今年以來,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137個。

聚焦家長、學生關注的“學生餐”難題,宜興市專門撥付3500萬元專項整改資金,加快學校食堂硬件升級改造,切實解決食堂爐灶改造、基本設施設備、食堂功能間涉及安全隱患等問題。

聚焦醫用耗材價格高、群眾看病貴,大力推動全市37家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通過陽光採購監管平台購買醫用耗材,組織7家醫院加入無錫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採購聯盟,對超聲刀頭等4種高值醫用耗材進行集中帶量採購價格談判,中選品種最高降幅達61.2%,有效降低了群眾看病成本。

堅持打擊和監管並重,積極運用多種手段開展常態化監管,切實對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防范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回頭看”,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動態更新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及時向全社會公布,主動接受監督。

六合區:找准“問題簿”做好“二三事”

最近,南京市六合區橫梁街道鐘林村老人鐘建才看著新落成的衛生間,心裡樂呵呵。街道“廁所革命”不搞一刀切,蹲坑還是馬桶由群眾說了算,給村民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年群眾帶來很大便利。這是該區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圍繞著力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二三事”的具體舉措之一。

“希望提高社區活動陣地建設的數量”“希望村居道路能夠達到戶戶通”“村組遺留的閑置農房如何利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六合區通過各種途徑梳理形成了各單位、部門、街鎮的“問題簿”。截至目前,共征集到意見建議807條,近期整改564個。對公共服務不強、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等“揪心事”,全區深入推進年度八大類56項重點民生實事落實﹔街鎮層面針對群眾辦事難等“鬧心事”,持續優化提升“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區通辦”等改革舉措,實現民生事項“就近辦”“輕鬆辦”,將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化為現實。

“踐行初心使命,關鍵還是要落實到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上來。”六合區委主題教育辦公室負責人說,找准“問題簿”,堅持把群眾最急最憂最盼“二三事”貫穿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的始終,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海門:辦好“小事”踐初心

近日,海門工業園區建安村對污水管網實施改造,有兩個排污口原計劃設在村民陸振平家門口,他向村裡提出異議,村“兩委”迅速協調工程隊,決定改道避讓。

緊扣“為民服務解難題”目標,海門在全市基層黨組織中開展“情系民生小事,檢視為民初心”惠民行動,聚焦群眾家門口的“小事”,抓實問題解決,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答好“民生答卷”。2000多個基層黨組織依托“黨群連心卡”“干部大走訪”“民情夜訪”等載體,傾聽群眾訴求、收集民聲民意,按照“立刻辦”“限期辦”“分期分批辦”建立三類民生題庫。截至目前,已查找教育、醫療、衛生、居家養老等問題4200多個,開展黨員志願服務1598次,辦理惠民實事918件。

各基層黨組織通過黨建公示欄、微信公眾號等平台,每月公布惠民實事辦理進展情況,明確整改措施、責任人、時限,接受群眾評閱。現在,海門各村都在便民服務中心大廳挂起了民生小事“小黑板”,隨時晾晒民生“小事”辦理進展動態,黨員群眾坦誠相待、問題需求實時回應,基層黨支部在為民辦實事中提升組織力,樹立黨員先鋒形象。全市14個指導組,採用“四不兩直”方式,核查基層黨組織民生“小事”辦理情況,推動形成組織建強、功能提升、群眾滿意的疊加效應。

天寧區:“民情茶座”請群眾進門

常州市天寧區堅持開門抓教育,在全區積極推廣“民情茶座”,採用“請進門”的方式,做到需求讓群眾提出,實施讓群眾參與,成效讓群眾評判,以群眾獲得感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幾個專用的水壺水杯,“民情茶座”的擺設簡單親民。茶座定期開張,書記來做“茶博士”,普通百姓成“主嘉賓”。居民群眾邊喝茶邊聊天,從“我說你聽”到“你說我聽”的轉變,拓展了聽取意見的廣度和深度。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全區各級黨群服務中心累計邀請群眾代表、服務對象等參加各種形式的調研、座談200余次,形成了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的新常態。為方便群眾參與,有的地方還開設了民情茶座QQ群和微信群,讓居民們更方便更深入地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結合調研課題,把“民情茶座”打造成研討問題、化解問題的實體平台。針對鄰裡之間的糾紛、社區治理中的矛盾,請來居民中的“老娘舅”、邀請“三官兩師”到場當顧問。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整治、物業糾紛等難點問題,構建領導牽頭、部門推進、村居配合、群眾參與的“整改鏈”,推動解決了老小區改造、美食節污染、醫療養老等一大批涉及群眾利益的具體問題。(本報記者 郁 芬)

(責編:段晨茜、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