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八小時外“兜兜轉轉”聽意見找問題

上海市閔行區探索形成直接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做法,於城市細微處提升百姓獲得感

2019年12月20日14:12 來源:解放日報

在閔行吳涇鎮,一條1.5公裡長的永德路,因為熱鬧繁華,被當地居民稱為“小南京路”。但因其背街小巷裡的垃圾亂堆、污水橫流等問題,周邊5個小區居民一直有著繁榮背后的煩惱。不過,最近,人們發現這條商業街裡裡外外煥然一新,吸引了附近百姓紛紛在晚飯后前往散步、休閑。

原來,前不久,針對永德路的背街小巷問題,吳涇鎮裡開展了一個多月的系統整治,並成立了由居民區黨組織、物業公司、商戶等各方力量組成的“美麗街區專委會”,進行常態化的自治共治,實現了街區面貌“大變樣”。而“小南京路”背后“隱情”的發現,源自鎮領導在工作之余、規定路線之外的“兜兜轉轉”。

主動走下去,確保民意“上得來”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期間,吳涇鎮建立了領導班子“八小時外看吳涇”制度,去沿街、馬路、田間等地方聽群眾意見、給自己“找茬”,僅11月4日到12月15日就發現27條問題,目前已整改20條,於城市的細微處提升百姓獲得感。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閔行區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調查研究作為制定政策的基礎、發現問題的手段、了解需求的途徑、聯系群眾的方法,敞開大門聽意見,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特色機制和經驗做法。

“一條五六米長的‘喉嚨口’小路,困擾了我們10多年,最近終於被拓寬了,居民紛紛給街道和區裡寫感謝信。”潘簋華阿姨,是古美路街道梅蓮苑的老居民。她告訴記者,小區東門緊挨著中環線,門外人行道隻有1米寬,居民買菜、看病、送孩子上學都經過這裡,行人和非機動車經常擠在一起。然而,由於這裡地處閔行區與徐匯區交界、牽扯多個部門,而且沿街商鋪屬於合法建筑,很難找到整治突破口。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古美路街道班子成員帶隊12個小組,結對39個居委會,深入基層問需求,“捕捉”到了這個看起來微小、實際復雜的民生難題,立即與梅隴鎮攜手多次召開協調會。最終由梅隴鎮負責做商鋪補償,古美路街道負責施工,將沿街商鋪“切掉”2米寬,實現“讓路於民”。

主動走下去,廣開言路、暢通渠道,確保民意“上得來”。據了解,開展主題教育以來,閔行區委常委選擇情況較為復雜、問題矛盾多、工作難度大的街鎮、居村、企業作為聯系點,每人聯系1個街鎮、1個居村、1家企業、1個重點項目、1名高層次人才,深入基層了解真實情況,以定期接訪和日常接訪下訪相結合的方式,對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難點糾紛,親自過問、協調處理。區委統戰部則將調查研究納入每周工作計劃,各條線分管領導每周固定走訪1—2家統一戰線成員單位,做好問題記錄,形成問題清單,以部長溝通會的形式進行每周情況通報。

“會診”“轉診”推動問題整改到位

“把脈問診”只是發現問題,解決整改到位才是最終目的。主題教育中,閔行浦江鎮每兩周舉行一次基層問題“集體會診”,專題商議基層發現的重點難點問題,鎮黨委書記親自抓,班子領導逐一領﹔對於鎮層面一時無法解決的,由分管領導或職能部門牽頭,及時向上對接,做好“轉診工作”,推動問題整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該鎮共收集各類意見和建議72個,已協調解決67個。

馬橋鎮則聚焦農民集中上樓安置工作,根據調查研究中了解到的村民實際需求情況,修訂《平移建房操作辦法》和《上樓安置操作辦法》,回應村民合理訴求,保障村民合法利益,兩周內全面完成第一批安置簽約工作,預計年底前可全部完成同心村平移建房、上樓安置工作。

閔行還注重以制度創新激發新動能,確保主題教育成果的常態長效。目前,該區已制定《區委常委會聯系服務群眾制度》,進一步完善常態化的聯系服務機制、全覆蓋的民意反映機制、全過程的問題解決機制,實實在在聯系百姓、服務群眾、解決問題。區房管局建立了“三個一批”落實機制(即局領導牽頭協調一批、督查督辦一批、備案跟蹤一批),及“四個逐一”工作機制(即逐一聯系問題提出單位、逐一研究協調、逐一提出解決措施、逐一核實推進情況),將調查研究與整改落實有機結合,推動整改顯實效。

(本報記者 黃勇娣)

(責編:段晨茜、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