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丹心 鋼鐵人生——記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梁立群
“技術精湛,德高望重的梁立群大師走了,這是中國鋼鐵設計行業的巨大損失!”
12月25日,聽聞原重慶鋼鐵設計院總工程師梁立群因病逝世的消息,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肖學文感嘆地說。
說技術精湛,因為梁立群是重慶目前僅有的四個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之一,他主持了武鋼、寶鋼、鞍鋼等多套世界先進水平的熱軋工程設計,為國家重大鋼鐵工程設計作出重要貢獻。
說德高望重,因為梁立群從事鋼鐵設計工作50余年,歷任現場設計隊隊長、工程總設計師、院總工程師等職務,從未離開過火熱的高爐和滾燙的鋼水,用烈火丹心書寫了一段鋼鐵人生。
設計國內最大鋼管廠
解決國家急需精密管材
1957年,新中國工業剛剛起步,急需進口先進設備,建立民族工業體系。
這一年,成都東郊開始建設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化鋼管廠——成都無縫鋼管廠,重慶鋼鐵設計院(下簡稱重慶院)承擔了這項任務,梁立群擔任成都無縫鋼管廠設計總負責人。
支撐成都無縫鋼管廠的主要設備是從匈牙利購買的三套軋管機主機。這三套主機採用周期軋管和頂管工藝,如用來生產一般的鋼管,在當時是不錯的工藝和技術。
不過,新中國建設最急需的是石油工業、制造業、國防工業等行業專用的無縫鋼管。這就要求利用現有設備,對生產工藝進行更新。
梁立群責無旁貸地接下這個任務,他帶著重慶院設計人員翻閱當時蘇聯等國外刊物、收集大量資料,依靠自己的技術力量,重新制定產品工藝,在成都無縫鋼管廠的產品目錄中加入了石油套管、油井管、鍋爐管等短缺品種。
成都無縫鋼管廠投產后,成為中國鋼鐵工業的主力軍。
1967年,國家為解決國民經濟發展中急需的金屬材料品種(包括寬鋁板)的生產問題,決定依靠國內力量建設九套大型設備,梁立群擔任了其中兩套設備的設計總負責人。
在梁立群以及一機部和冶金部40余名專家的努力協作下,1970年兩條成套生產線在成都無縫鋼管廠落成,用於生產航空、精密儀表、石油、機械、軍工、艦艇等行業用精密、高強冷軋冷拔無縫鋼管,填補了國內空白,解了中國精密管材緊缺的燃眉之急。
參與設計8套工程項目
產出全國80%的寬帶鋼
經過成都無縫鋼管廠一役,梁立群在業內已小有名氣。
上世紀70年代,武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建設1700毫米軋機工程,負責設計工作的重慶院派梁立群擔任設計聯絡組組長和后期現場設計隊隊長,率70余人的設計團隊進駐武鋼。
這一駐,就是5年。
這5年,梁立群基本把全部工作時間花在了1700毫米熱軋現場。他帶著團隊一面為工程建設服務,一面學習、消化引進技術。
“我記得那時,梁老白天帶著我們學習國外提供的圖紙、資料,還下地溝、鑽深基,搞清每一個設備、每一個技術細節,晚上則整理測繪得來的數據,寫成筆記和專題材料。”一位當時跟著梁立群進駐武鋼的重慶院退休工程師回憶道。
事后重慶院整理資料時發現,進駐武鋼的5年裡,梁立群和他的團隊留下了300余萬字的筆記和專題材料,測繪出上千張圖紙,這些資料為重慶院積累了寶貴的熱軋設計技術。而梁立群所帶團隊的隊員,很多后來都成為中國熱軋工程領域的設計人才。
經過武鋼1700毫米熱軋引進項目的成功實踐,重慶院奠定了在全國熱軋設計市場的優勢地位。梁立群和他的團隊,又先后投入到寶鋼2050毫米熱軋、鞍鋼1780毫米熱軋改造工程、本鋼1700毫米熱軋、新疆八一鋼鐵公司1750毫米熱軋等工程中。
從承擔武鋼1700毫米熱軋工程開始,梁立群在此后30年裡,一共組織、主持了國內8套新建或改造的熱連軋工程設計,其產量約佔當時全國熱軋寬帶鋼產量的80%。
與此同時,經由梁立群組織設計的熱軋設備國產化率從第一套的20%提高到80%,老廠改造的熱軋設備國產化率達90%,自動化控制設計達到70%以上,使熱軋技術進步和本土化邁出了一大步,為中國熱軋工程設計和建成作出重要貢獻。
測繪設計中國最大鋼廠“心臟”
為寶鋼1、2、3號高爐建設貢獻智慧
在梁立群的眾多照片中,他非常看重與重慶院領導在寶鋼高爐前的一張合影。
高爐是鋼廠的“心臟”,參與高爐設計,是每個鋼鐵設計工作者的夢想。
上海寶鋼建設時,是國內最大、最先進的鋼廠,梁立群參與了寶鋼1號高爐的測繪和2、3號高爐的設計。
寶鋼1號高爐的建設,以引進成套設備為主,國內專家承擔配套設計、消化吸收引進技術。以梁立群為首的國內專家組織了對寶鋼1號高爐和初軋機關鍵設備的圖紙測繪,還開辦學習班組織講座,消化吸收世界先進高爐設計技術。
后來寶鋼2號高爐以國內專家擔任主設計,從1號高爐吸收的經驗和技術,就運用到了寶鋼2號高爐建設中。
寶鋼2號高爐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負責建造的4000立方米級特大型高爐,除自動控制設計以中方參加外商為主、三電設備成套引進外,高爐主體設備國產化率達91.5%。同時,較1號高爐增加了11項新技術,採用了十余項高性能新設備等。
在設計寶鋼3號高爐時,梁立群又帶領團隊總結1號、2號高爐生產和建設經驗,廣泛收集國內外成功發展的新技術,制定技術方案,特別在高爐長壽、冷卻系統、精料及小粒焦回收、除塵系統等方面做了重大改進。
3號高爐1994年9月建成投產,其設備國產化率更進一步達到95%,投資較2號高爐降低15%,投產后各項技術指標均是寶鋼最好水平,居世界先進水平,1999年獲國家建設部授予的國家優秀設計金獎。
博學肯鑽、善於總結、勇於創新
熱軋項目都想請大師“出馬”
1994年,梁立群被國家建設部授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除必須具備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外,還要求在勘察設計領域取得卓著成績,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而梁立群獲此殊榮,當之無愧。
“博學肯鑽、善於總結、勇於創新”,這12個字,是梁立群同事對他工作方式、態度的概括。
“他熟悉冶金工廠的主要專業,精通板材工藝,是國內冶金界熱軋領域知名專家,幾十年裡,國家建設大型熱軋項目首先考慮的設計單位是重慶院,而每一個項目總是要想到請梁立群大師‘出馬’”。梁立群的同事回憶道。
1983年7月,冶金工業部任命梁立群為重慶院總工程師,在此崗位上的10年間,他負責主持、組織完成了以熱軋項目和寶鋼工程為重點的大量工程設計任務,同時在分管全院科技工作中也做出了顯著成績。
梁立群還有一個特點:喜歡泡在現場。這點從他與重慶院領導,在寶鋼高爐前的合影就能看出來,照片中梁立群身著勞保服,雙手還帶著勞保手套。而正是這種身體力行,才讓梁立群能在工程設計和管理中,及時發現、消化、吸收新技術,讓自己的專業水平長時間保持業內領先。(本報首席記者 陳鈞 實習生 王天翊)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