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打造最美思政課堂 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當新年的曙光,照亮大地,《我的祖國》的熟悉旋律,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首都高校的校園中響起,年輕的學生,年邁的教授,祖國各地的校友,同唱新年第一支歌,祝福祖國。
過去的一年中,同樣的歌聲,曾多次響起。這不僅僅只是合唱,只是快閃,更是一堂堂別致的“思政課”,年輕人用歌聲向祖國告白,用歌聲重溫初心,用歌聲宣誓奮斗。
歌以言志,只是北京高校思政課堂諸多創新中的一個。首都高校抓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契機,扎實推進思政課建設,用一次次創新嘗試,將立德樹人融入育人全過程,努力在學生們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幫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盛典記憶”打造“行走”的思政課
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盛大的閱兵式,精彩的群眾游行,令人驚艷。每一位參與其中的首都高校師生,都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盛典記憶”,這一份份“記憶”不僅寫入了青春日記,還變成了一份份生動的“教案”。
揮汗如雨的訓練場,就是愛國主義教育課堂。國慶游行“體育強國”方陣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學生踩著輪滑,合著節拍,滑出青春的靚色。嫻熟表演的背后,是一次次跌倒再爬起來的刻苦訓練,奮斗、堅持寫進了年輕人的心中。“大家用腳步丈量長安街的同時,也用青春書寫著夢想,書寫著對祖國的熱愛。”該校有關負責人說。
“這片熱土上,無數微小的個體五千年來苦難抗爭、輝煌奮斗的血淚汗水,此刻仿佛都在我們身體裡流淌,跟隨我們每個個體,融匯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共同開啟和見証這一歷史瞬間。”清華大學博士生韓旭是群眾游行“偉大復興”方陣成員,這份經歷讓他深感重任在肩。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將師生參與國慶游行的難忘瞬間制成了展覽,與全校師生分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師生的國慶記憶匯聚成“初心日記”,成為光輝校史的一部分,入藏校史館……
盛典之后,參與服務保障國慶活動任務的首都52所高校師生組成30個宣講團,奔赴全國各地,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課,在全國百余所高校開講。
“一課一案”繪就最美的思政課
穿上戲服,舞起水袖,唱起京劇《穆桂英挂帥》……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張晶邊表演,邊解說唱段背后的愛國故事。
北京師范大學教八樓4層,博士生導師熊曉琳點開幻燈片,一首首歌曲響起——《北方吹來十月的風》講述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就義歌》展現著白色恐怖下中國共產黨人的英勇氣概,《冷的鐵鎖熱的血》歌頌長征,《我的要求不算高》唱著普通人的奮斗和夢想。
北京聯合大學專業課《旅游營銷策劃》的課堂上,講起了“北京中軸線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計算機專業課中,則講述國產CPU的奮斗和成長……
“思政課原來也可以這樣有意思”“思政課真的很過癮”……在大學生的眼中,思政課變得生動美麗起來。
不僅如此,高校思政課程,正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同向同行。
目前,本市正加緊研究制定《北京市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將實施課程思政建設工程,推進學校依據課程特點分門類制定課程思政實施方案,“一課一案”打造教書育人“最美課堂”。
“學以致用”建設開放的思政課
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課程渠道,在張泉村、勁鬆街道和潘家園鬆榆西裡社區設立社會實踐基地,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發展脈搏和時事熱點問題,強化其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二外打造“心之約”工程,設立“午間食刻交流”“梧桐獎章”“我與校領導有個約定”“同讀一本書·讀書面對面”“青年成長導師”等多種交流渠道,將其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舉措。
華北電力大學則在天通苑北街道成立教學實踐基地,組織百名師生進入回天地區百個社區,針對社區黨建、幼兒教育、養老、物業、社區治理、社區法治開展實踐,助力“回天地區”建設。
首都高校的思政課正在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從校園擴展至社會。本市還計劃在“12345”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城市副中心等地,建設一批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轉化為鮮活課堂,幫助年輕的學生們“學以致用”,將課堂上的領悟,投入建設北京的實踐之中。(本報記者 任敏)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