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推出12門微黨課,師生共筑思想“定盤星”
知信行統一,走出守正創新路
不久前,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微黨課《中國廉政文化的影像建構》在學生中引發熱議:“原來我們現在所學的可以在傳播中起到那麼大的作用”“看來做新聞,還要學歷史、學哲學”……
上海大學黨委把握主題教育主線,注重分類指導,激發基層黨組織積極性和主動性。無論是充分與專業融合的微黨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系列講座,還是激勵師生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基層歷練……新聞傳播學院師生正共筑這顆思想“定盤星”。
強化理論學習,校准思想航道
“學習中許多黨員教師感受到,在教學和研究中進一步吃透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思想上校准夯實,是始終需要為之努力的。”學院黨委書記鄧江說。
去年10月22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主辦,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承辦《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踐行習近平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論述》講座在上海大學開講,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米博華為6所共建高校師生講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教育還有很多。特別開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大講堂,首講就邀請鄭保衛教授主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編寫背景、思路及其理論框架與知識體系。與此同時,學院引進朱清河、齊愛軍等多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領域的專家。
精准對接主線舉措,用“定盤星”來校准思想航道,強化理論學習,並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這正是我需要的”研二學生薛堯雲說,聽了米博華和多位專家結合熱點時事,分析新聞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開出微黨課,激活基層活力
開展主題教育絕不能做簡單的“傳話筒”,而是要切實增強主題教育吸引力、感染力,讓主題教育真正走進師生的心坎上。
學院黨支部開出的12門微黨課,正是其發揮學科專業特色優勢,激活基層黨支部活力和師生主觀能動性而來的新品牌。
《把新聞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黨性人民性統一視角下的中國特色新聞學內在邏輯》《全球視野和中國立場——后真相時代的輿情引導》《公益廣告中的理想信念與大國情懷》《上海進博會的戰略意義與責任意識》……十二堂課短小精悍,教學主題全部來自黨員教師討論。
李道芳老師至今記得去年10月16日的第一次支部集體備課。“除了有課的老師外,一共十多位黨員教師來了,”她說,每位老師都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熱烈討論著切入點。日常教學《新聞倫理》的她,結合現實提出《有償不聞的傳播倫理透視》的新選題。“微黨課時間不長,但是准備起來更有壓力,”李老師說,因為要把專業領域的知識與現實熱點、主題教育要求結合起來,就必須自己要消化,才能在教學中獲得好的效果。就好像老師和學生一起上一門新課。
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主題教育絕非只是坐而論道,而要突出其實踐性。因此,學院黨委通過開展暑期新聞採風實踐、制定“落實整改”長效機制等形式,來回答好如何通過主題教育增強師生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進而真正做到“守正創新”這一根本性問題。
2019年暑期,浙江德清縣的街道、鄉鎮都留下了學子們的足跡,近80位同學分為25個小組,帶著40余個新聞選題連續5天奔波,最終形成《知·縣2019》系列融媒體新聞作品在人民網、新華網、看看新聞刊播,累計獲得近200萬的點擊量。
“70年70人,與上大共成長”主題採訪活動也在上海大學持續開展,在開展專業實踐的同時,講好新老兩代“上大人”的故事。研二學生李立陽是活動的參與者之一。他和伙伴們的採訪對象包括“南京路上好八連”、上海市大學生年度人物肖宇龍等……這些在各自領域上的佼佼者讓學生們感受到,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要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不忘初心。
主題教育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表示,學校現有黨員10022名,支部573個,上大黨委將團結帶領全校黨員、干部、教師、學生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本報記者 彭德倩 實習生 吳孟熹)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