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主題教育唱響為民服務“好聲音”

2020年01月14日15:38 來源:人民網

五華區武成小學開設的課后3點半國際象棋課程。昆明市五華區委組織部供圖

“農貿市場配套不足,買菜不方便,衛生環境有待提升。”

“小學三點半放學,上班父母不能及時到校接孩子。”

“在外地突發疾病住院,如何使用醫保卡?”

“年關將至,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如何討要?”

……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圍繞“為民服務解難題”目標,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始終,堅持邊學邊改、立行立改,著力破解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難點、堵點、焦點問題,用看得見的成效回應群眾的關切和期盼,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昆明唱響了為民服務的五華“好聲音”。

提升改造后的五華區春之城農貿市場新貌。昆明市五華區委組織部供圖

民生保障解民憂

民以食為天。作為城市居民採購糧油果蔬的重要場所,農貿市場的配套情況及環境衛生狀況,直接關系群眾的生活質量。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針對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城市農貿市場配套不足,部分農貿市場亟待擴容”問題,五華區將其列入區委常委班子問題整改清單,並進一步明確責任部門、制定整改措施、倒排整改時限,按照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環境優美、購物方便、食品安全、群眾滿意的原則,於2019年新建標准化農貿市場2個,提升改造6個,有效滿足了片區居民的採購需求。

以春之城農貿市場為例,作為五華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典范,改造后的春之城農貿市場佔地面積超過了4000平方米,比之前擴大了一倍,消防、裝修、照明等工程均重新進行了改造提升,市場面貌煥然一新。

小學生下午3點半放學后,大多家長還在上班,無法及時到校接孩子怎麼辦?

對此,五華區教育體育局在財政資金的支持下,率先在昆明市啟動了“課后3點半工程”,鼓勵全區34所公辦小學在3點半放學后,以校內師資為主、校外優質師資為輔,開設藝術、科技、國學文化、勞動實踐、拓展訓練等免費興趣課程。

目前,各校根據自身實際先后開設課程數逾700余門,共有28948名小學生自願申請參加了課后服務課程,覆蓋率達76%,有效解決了不能及時接送孩子的大部分家長的后顧之憂。

“在外地突發疾病住院,刷不了醫保卡怎麼辦?”

“城鄉居民醫保能不能在微信上繳費?”

針對參保群眾反映強烈的異地就醫備案往返跑、醫保繳費渠道少、對醫保辦事流程不了解等操心事、煩心事,五華區醫療保障局積極優化辦事服務流程,於2019年10月推出了“昆明五華醫保”微信服務平台,群眾足不出戶,點開公眾號即可實時查詢醫保政策,辦理異地就醫備案、網上參保繳費、個人報銷費查詢等醫保事項,實現了“手機掃一掃,辦事‘碼’上跑”。

“網上異地就醫備案功能的開通,進一步減輕了參保人員因病就醫跑腿墊資負擔,住院醫療費用出院即報,極大地方便了參保人。”在體驗到“昆明五華醫保”微信服務平台的便利后,五華區內的一家企業參保人如是說道。

據統計,自“昆明五華醫保”微信服務平台開通以來,平台關注量達10777人,后台咨詢量達500余人次,有100余人通過該平台成功辦理了異地備案。

五華區水務局實施的“雙層河道”現場景觀。昆明市五華區委組織部供圖

“環境”提升紓民困

五華區姚家沖村、麻園河、七畝溝片區的排水溝渠,一直是昆明二環內重要的雨污排水通道,雨污混流,惡臭連連,一度讓沿岸居民不敢開窗、散步的居民不敢靠近。

環境問題無小事。對此,五華區水務局經過實地調研,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治水經驗,吸收海綿城市蓄排結合的理念,投資8200萬元,在上述片區建設了3個雙層河道項目,項目全長約1734米。該項目上層為清水通道,清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中還種植了具有淨水兼景觀美化功能的水草﹔下層為封閉的污水通道,污水收集后進入新建調蓄池,再進入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淨化達標后再排入上層河道。項目還同步在河道旁邊建設了人行通道,滿足周邊居民散步健身需求。

雙層河道破解了老舊城區的河道綜合治理難題,既恢復河道自然生態,滿足行洪、蓄水要求,又具有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特性,從源頭上改善了河道流域水質,美化了環境。

臭水變清水,開窗見美景,雙層河道讓昔日“臭水溝”變“生態河”,河道兩岸也成為當地居民茶余飯后散步鍛煉的好去處。

為民服務解難題,五華區在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的同時,瞄准省會城市核心區的區位特征和城市治理精細化的目標定位,還通過對標學習首都北京的工作經驗,率先在全省推行了“黨建引領、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將“環境”提升改造擴展到了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營商環境、社區服務等涉及城市綜合治理“大環境”的方方面面,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黨建引領、街道吹哨、部門報到”通過打造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以聚焦辦好群眾家門口事、確保群眾關心關注的難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為目標,依托城市網格化管理機制,將涉及城市綜合治理的相關工作劃分為“應急哨”“重點哨”“常規哨”“協調哨”四大類共92項工作。街道發現問題或需要解決相關問題時,及時上報(吹哨),由區網格中心研判,聯系對應部門上門(報到)解決,實現“吹哨”與“報到”之間的精准對接、快速響應,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人員不足、組織化程度不高、治理渠道不寬、治理機制不暢的工作困局。

截至2019年底,五華區10個街道辦共吹響“常規哨”838件,“重點哨”103件,“應急哨”2件,參與“報到”部門34家共1196次,受益群眾40余萬人。

五華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昆明市五華區委組織部供圖

權益維護暖民心

近日,在五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6樓會議室,在五華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監督下,一家施工單位向50余名農民工發放了拖欠的150余萬元工資。

這隻不過是五華區常態化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一個縮影。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五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解決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為重點,堅持多措並舉、標本兼治,創新實施了“1234”根治欠薪工作機制,著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勞動保障監察管理體系,有效解決農民工群體的煩心事、難心事、揪心事。

“1”即建立1個協調聯動、運轉高效的“指揮部”,成立由區長任組長、3名副區長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根治欠薪工作領導小組。“2”即由人社部門牽頭,充分調動勞動監察、街道辦、行業協會、人力資源公司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筑牢定紛止爭、化解矛盾的“維權前沿防線”和“調解前沿防線”。“3”即在全省率先實施“一冊一書兩賬”宣傳告知書機制,壓實行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3類工程建筑領域參與對象的“主體責任”。“4”即組建4支“五華人社志願服務隊”,暢通線上投訴舉報渠道、探索“第三方”擔保機制、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建設,為維護農民工權益保駕護航。

通過“1234”工作機制,2019年五華區共為3964名勞動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資7000余萬元。

民擁軍、軍愛民,軍民團結一家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五華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按照“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經費、有保障”要求,以已建立運行的“軍人之家”辦公場地為支撐,把“服務退役”和“服務現役”有機結合,把“退役軍人工作”與“擁軍優屬工作”有機結合,整合打造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和“軍人之家”融合發展的綜合服務保障平台。

目前,已組建完成1個區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軍人之家)、10個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軍人之家)、102個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軍人之家),在區、街道、社區實現了“家站合一”,建立了就業創業扶持、走訪慰問、幫扶解困、信訪接待、權益保障“五位一體”的退役軍人服務工作保障體系,尊崇軍人軍屬的氛圍日益濃厚。

殘健融合、圓夢小康。關愛殘疾人,解決殘疾人生產生活及精神文化需求,也是五華區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的重點工作。

對此,五華區殘聯通過深挖資源,在殘聯綜合服務中心打造了佔地33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規劃出了黨建文化大廳、便民服務中心及“逐夢空間”“文化空間”“求索空間”“凌雲空間”“紅色空間”。將黨員干部學習教育,殘疾人便民服務、救助服務、法律援助服務、就業服務、康復訓練指導服務、文化體育共享服務和殘疾人用品用具咨詢轉介服務等納入其中。

截至目前,“一廳一中心五空間”共為1550名享受低保的殘疾人發放了價值40.3萬元的愛心超市糧油券,為130名殘疾人發放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3.38萬元,對17名貧困殘疾人提供了4.975萬元的臨時生活救助,為305名貧困殘疾學生及貧困殘疾人子女審核發放助學金53.36萬元,累計為230名殘疾人開展技能培訓,幫助216名殘疾人推薦工作崗位並成功上崗。

(責編:段晨茜、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