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重慶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黨委書記謝蘭——“鐵豌豆”有顆滾燙的心

本報記者  崔  佳  常碧羅
2020年01月22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復查情況很好,這下放心了,可以正常工作了。”不久前,記者撥通謝蘭的電話,病情沒聊幾句,她就又把話題轉到了工作上,語速還是一如既往的快。

初識謝蘭,是去年8月。在重慶兩江新區邢家橋社區安置房綜合整治項目現場,身為社區黨委書記的她,為了項目的推進走街串戶,忙裡忙外,根本看不出是一個剛剛經歷了腫瘤手術的病人。當有居民自發把熬好的中藥塞到她手裡時,謝蘭的眼神充滿了感動的溫情。

50歲的謝蘭,當社區干部已經17年了。在此之前她搞過運輸隊,開過皮鞋廠,是人們眼中的“女強人”﹔當上社區干部后,因為工作敢碰硬,辦事講原則,干練中有股子不服輸的倔強,又有人說她是“鐵豌豆”。但謝蘭自己並未想到,這兩年的工作會這麼難。

邢家橋社區早年間非常繁華,但20多年過去了,由於建設標准低,修繕跟不上,“牆面霉變、脫落,衛生間、廚房開裂漏水,各類線纜交相錯雜,凡是你想得到的問題,都存在。”謝蘭打開手機,為記者翻看一張張圖片:“488套住房中有465套出現不同程度漏水,嚴重的時候居民做飯和上廁所都得打傘。”

為解決老百姓居住環境差的問題,2018年底,兩江新區謀劃啟動邢家橋社區安置房綜合整治項目。讓謝蘭和社區干部們沒想到的是,政府出錢為居民整治樓棟外立面、改造廚房和衛生間,這樣一個大好事,卻受到了居民們的強烈抵觸。

“不許整,我們要拆遷!”“做面子工程?休想!”改造工程進場當天,居民們不配合,更有少數人把過激的言語劈頭蓋臉甩向干部們。

做好事為啥大家還不買賬?在上級黨組織的引領下,謝蘭與社區黨委班子認真分析原因:一方面,社區開發早,居民想著能靠拆遷獲得一大筆補償﹔另一方面,也有居民擔心政府這麼做是面子工程。

謝蘭骨子裡那股執拗勁兒上來了。“是我們的政策宣傳沒做到位!”她帶著《給居民的一封信》挨家挨戶上門,磨嘴皮子解釋,“居民說我們從中撈好處,我就一遍遍解釋,工程款根本不經過我們的賬戶﹔居民說整治了就不能拆遷了,我就一次次開導,拆遷的傳聞是不實的。”謝蘭告訴記者,老人解釋不通就找子女溝通,子女不溝通就找親朋好友幫忙,“我的電話他們都有,24小時開機接待居民咨詢。”

“街道黨工委領導帶頭,我們社區干部全體參加,硬是一家一家賠著笑臉耐心做工作。”謝蘭回憶,“大家甚至感覺好像把一輩子的罵都挨完了。”

那段時間,謝蘭先后組織召開居民會議30余次、院壩會40余場,接待群眾達1000余人次。辛苦沒白費,隨著工作的細致深入和先期整治的樣板效應,居民對整治工作的支持率,從最初的23%不斷攀升,半年之后就超過了90%。

“都說改造難,但要得到居民的信任,咱們干部就得付出。”看著社區一天天變新變美,謝蘭欣慰地笑了。

其實在社區整治改造前,謝蘭就已經查出來得了肺癌。可當時為了推進項目進行,她硬是拖著,直到去年4月份才進了手術室。醫生建議她休息半年,可每天在電話裡聽消息怎麼能讓謝蘭放心?住院14天后,匆忙辦好出院手續,她就又趕赴施工現場。前不久,謝蘭做了第二次手術,出院后三天,她又回到崗位上。“我閑不住,得回來看著才放心。”謝蘭還是那句話。

主題教育中,邢家橋社區的居住環境問題,被兩江新區列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全力推動解決。整治的范圍也由最初的外立面、廚廁整治擴大到內牆裝飾、電線更換,計劃總投資1.3億元。

廚衛煥然一新,屋內整飭一新,外牆堅固美觀……舊房變洋房,居民們的態度徹底轉變了。之前去了十多次都說不通的居民黃大爺,后來主動當起了項目綜合整治小組的志願者。“為我熬中藥送中藥的居民不下10人,還有的端到辦公室來,我真的很感動。”謝蘭動情地說,“應了那句話,你把群眾當親人,群眾也會把你當親人。”

記者跟著謝蘭走進社區,走不到幾步謝蘭就會被居民叫住,拉拉家常,說說悄悄話。春節越來越近,邢家橋的笑聲也越來越多。“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社區所有居民盡快都住上整治好的新房子!”謝蘭真誠的笑容綻放在臉上。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22日 11 版)

(責編:段晨茜、喬業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