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廣西田東縣龍邦村黨支部書記藍茂東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搬出大山的日子,真甜

本報記者  常 欽 李 縱
2020年04月17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龍邦村位於距廣西田東縣城49公裡的山林深處,大石山區怎麼脫貧?2014年10月,就任村黨支部書記的藍茂東(上圖右一,田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毅然挑起這副擔子。5年間,龍邦村交出亮眼的脫貧“成績單”——327戶1602人易地搬遷,貧困發生率從98.72%降至4.85%,今年實現整村脫貧,“下一步咱們還要致富奔小康呢!”藍茂東說。

“易地搬遷是好政策,必須抓住機會”

“多虧聽了藍書記的話,不然哪有現在的好日子。”村民盧興愛坦言,2017年底從村裡的木瓦房搬進城裡樓房,夫妻倆有了穩定工作,2018年就實現脫貧。然而,當初反對整村搬遷的村民裡,就有盧興愛。

為啥搬?龍邦村九分石頭一分土,道路崎嶇、缺水缺糧,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易地搬遷是好政策,必須抓住機會。”藍茂東當時就下定決心。

然而,祖祖輩輩在大山裡住慣了的村民,有的故土難離不願走,有的擔心離開老家沒地種,有的覺得住樓房不自在……面對部分群眾的擔憂,全村300多戶要實現集體搬遷,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盧興愛上有老下有小,全靠夫妻倆打零工養活,“不敢搬,老家生活成本不大,到了城裡開銷就大了,真怕活不下去。”盧興愛說。為了掃清走出大山的心理障礙,藍茂東帶著扶貧干部,摸排、動員,再摸排、再動員,一家一戶做工作。

“搬遷后有配套學校,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工作問題,村裡也會幫忙協調對接……”一趟又一趟入戶,一次又一次說服,每次來回的山路得走接近5個小時,踩破門檻子,藍茂東的真誠,終於成功打消盧興愛一家的顧慮。

為了讓村民吃下“定心丸”,藍茂東還組織村干部、村民代表、村民組長等骨干到安置點參觀考察,當面答疑解惑。眼見為實,村民心動了,300多戶全在搬遷協議上簽了字,順利搬進新居。

告別陡峭的山石路,易地搬遷讓龍邦村村民開啟新生活——安置點內,幼兒園、小學、診所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為了保障村民生活,安置點附近還配備“微型田園”。正值春耕時節,每天一大早,龍邦村一些村民就來到“微型田園”開始耕種勞作,“每家都有一分田,家家都能種些玉米、青菜。”藍茂東說。

“抓就業促脫貧,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能否“穩得住”才是關鍵。為了讓搬遷群眾找到新飯碗,藍茂東帶領村干部遍訪貧困戶對接需求,組織糕點制作、汽車維修等技能培訓,對接縣內鎮內工廠、企業,通過外出務工、扶貧車間、公益性崗位等方式,讓不少村民成了“上班族”。

周峰、周紅兩姐妹原來在廣東一家電子工廠工作,受疫情影響,春節后一直在家。“她們家是2018年搬遷戶,2019年就脫貧了,但工資收入是穩脫貧、不返貧的重要保障,必須想辦法解決。”藍茂東說。

藍茂東和村干部積極聯系對口幫扶單位,將周峰、周紅介紹到深圳市坪山區的一家電子工廠就業。“一個月能拿4000多元工資,有工作心裡就不慌了。”周峰說。

“藍支書帶著我們入戶宣傳就業獎補、穩崗補貼、交通補貼等政策,積極對接縣、鎮勞務部門了解就業信息,引導群眾外出就業增收。”龍邦村第一書記黃炳幫說。

“不能讓疫情影響脫貧,抓就業促脫貧,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藍茂東說,目前龍邦村已有400多人外出務工,佔全村勞動力的一半以上,還有一部分則依靠扶貧車間,在家門口務工。

“穩就業措施讓村裡脫貧有了底氣。”藍茂東說,目前,針對村裡20戶未脫貧戶,實行一戶一策,一部分政策兜底,一部分安排公益性崗位,確保今年如期脫貧。

“將來的路還長,要帶領大伙過更好的日子”

“以前老人生病,要走到村部再搭車到鎮醫院看病,現在樓下就有衛生室﹔孩子念書也方便了,新居配有幼兒園和小學。”藍茂東說,龍邦村就醫就學有保障、生產生活條件均明顯改善。

“龍邦村的改變才剛剛開始,將來的路還長,要帶領大伙過更好的日子。”藍茂東說,下一步,村裡准備在引導村民創業及發展村集體經濟上發力,為村民謀更多福利,提升村民的“致富能力”。

前不久,村民吳光珍順利申請到了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准備在農貿市場租下兩個店鋪,用來做米酒、蔬菜等批發生意。“正是藍書記的鼓勵,我才有了擴大業務的勇氣。”吳光珍說。

吳光珍2018年搬到安置小區,當時他就有創業的想法,在藍茂東協調下,2019年他租下商鋪經營起了小賣部,月收入穩定在2000元左右。上個月藍茂東入戶摸排時,了解到他有擴大業務的意向,便積極幫助其申請扶貧小額貸款,助其創業。

“目前,龍邦村自主創業9人,我們要繼續引導、鼓勵更多村民創業,奔向美好生活。”藍茂東說。

“產業發展也是短板,我們正在試水發展特色產業。”藍茂東說,以前的老房子都在逐步拆除復墾,土地將被利用起來。“准備投資10多萬元建一個養牛基地,目前已經完成了場地的初步建設,養牛基地不僅可以為村集體增收,還能帶動就業。”

“兩個安置小區位於高速路口,村裡計劃發揮區位優勢,在現有的空地上建些廠房,發展倉儲物流。”藍茂東說,把這兩個項目搞起來,村集體經濟一定會有很大發展。談及未來,藍茂東總是信心滿滿:“隻要好好干,咱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有奔頭!”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17日 06 版)

(責編:劉尤罕、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