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航天報國初心 勇擔航天強國使命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15分鐘后,星箭分離,衛星入軌,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響徹寰宇,震動世界。50年前的這一刻,標志著中國進入太空時代,中國航天事業開啟了新紀元。
作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第一個裡程碑,東方紅一號衛星意義非凡。這是堅持黨的正確領導,發揮舉國體制優勢的偉大成就。我國人造衛星計劃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起步,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張愛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研制工作給予了高度關心和重視,傾注了大量心血。國家最大限度地調動財力、物力和優秀人才,集中各方面的優勢力量,形成了全國范圍內的協作網,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東方紅一號衛星和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研制發射任務,譜寫了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時代凱歌。
這是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偉大壯舉。中國人走出地球村,在太空高挂中國星,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當年,我國的科技基礎非常薄弱、研制條件十分簡陋,既無樣本參照,又無完整資料借鑒。就是在那樣的條件下,老一輩航天人相繼攻克了從衛星熱控制到熱真空模擬實驗、運載火箭級間連接和分離等一系列技術和工藝難關,順利實現了“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的總體目標。
這是系統工程理論在航天領域的偉大探索。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是一項規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統工程,涉及的科學技術領域廣泛,參加單位和人員眾多。老一輩航天人運用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提出的系統工程理論與方法,進行工程總體方案的論証與設計,開展各分系統功能、性能指標及結構的分解,在分系統論証和試驗驗証的基礎上再進行系統的集成,確保了各大系統、分系統、子系統密切合作、相互銜接,實現了工程整體的優化與協調,最終取得了圓滿成功。
這是錘煉一流人才、培育航天精神的偉大實踐。在衛星、火箭研制中,以錢學森、任新民、孫家棟為代表的航天事業開拓者不僅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而且甘當人梯,通過傳幫帶培養接班人,一大批技術骨干得到鍛煉,成長為航天事業接續奮斗的中堅力量。航天人高舉愛國旗幟,在奪取勝利的同時,培育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這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航天戰線的具體體現,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航天事業之魂。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制發射,初步形成了人造衛星、運載火箭比較完善的科研生產體系,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后,幾代航天人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使我國昂首屹立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
堅持黨的領導,堅決貫徹黨和國家戰略決策,確保我國航天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在“兩彈一星”的基礎上,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從向太平洋海域發射洲際導彈、水下發射固體燃料導彈、研制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到決策實施載人航天與月球探測、北斗導航、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工程,航天科技工業進入到了嶄新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航天事業發展,明確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並部署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等重大工程,激勵著新時代航天人勇攀高峰,勇擔使命,在浩瀚太空不斷刷新中國高度。
堅持自力更生,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航天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50年來,長征火箭已實施330次發射,成功率達96%,可靠性、適應性、成功率、安全性和入軌精度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以長征五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載人航天工程全面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空間交會對接和在軌補加技術,即將開啟中國空間站時代。探月工程實現了世界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嫦娥五號將實施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衛星組網即將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分辨率達到亞米級,一大批戰略戰術導彈武器列裝部隊,為維護國家安全、捍衛世界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堅持科學管理,牢固樹立質量至上的理念,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我們對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進行了創造性運用,從建立總設計師和總指揮兩條指揮線,到全面實施矩陣管理、項目管理、“零缺陷”管理,形成了科學嚴密的組織管理體系。在周恩來總理提出的“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十六字方針指引下,總結形成了“雙五條”歸零、“72條”和“28條”等質量管理方法,培育了“質量是政治、質量是生命”的質量理念,錘煉了“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有力保障了航天型號飛行試驗的連戰連捷。
堅持以人為本,弘揚航天“三大精神”,匯聚起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的磅礡力量。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沉澱凝練升華,成為航天人的寶貴財富,已沁入骨髓、融入血液、根植內心,激勵著航天人去拼搏、去奮斗。我們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把航天工程作為百煉成鋼的大熔爐,培養了一批科技大師和大國工匠,形成了一支規模合理、結構優化、作風優良、能力突出的人才隊伍,成為航天事業的核心競爭力。
半個世紀崢嶸歲月,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航天事業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倍加珍惜、充分運用老一輩航天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勇敢肩負起建設航天強國的神聖使命。
要保持戰略定力,牢記使命必達,勇攀航天事業發展新高度。要不斷提升戰略威懾能力和裝備實戰化水平,夯實以導彈武器裝備為標志的維護國家安全和大國地位的戰略基石﹔要圓滿完成載人航天三期、探月三期、北斗導航工程、高分工程、火星探測、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任務,推進載人登月、地月空間開發利用和深空探測,全面提升空間運輸、空間應用和空間探索能力。要堅持自主創新,牢牢把握關鍵核心技術,在脈沖星導航、引力波探測等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量子信息、太赫茲等前沿領域形成一批原創性、顛覆性成果,推動我國躋身航天強國行列。
要發揚斗爭精神,堅持改革創新,加快建設航天科研生產新模式。要以自我革命、自我斗爭的勇氣,大膽改革創新,推動科研生產模式向高質量保証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務、高效益推動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轉變。要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建立健全體系完善、運行高效的母子公司管控模式,實現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要落實創新驅動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全面推進航天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市場化轉型,在資源配置、組織架構、創新能力等方面實現深度融合,形成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建成品質領先、效率領先、效益領先的世界一流企業。
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為建設航天強國注入新動能。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把黨的建設貫穿於型號科研生產、改革發展建設全過程。要秉承“人才的高度就是事業的高度”理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堅定航天報國志向,堅定航天強國信念,不斷譜寫航天事業發展新篇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作者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4日 12 版)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