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當先鋒 打頭陣 做表率

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探訪:勞模,奮戰在脫貧一線

2020年05月02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清晨6時,呂瓊芬就進了果園,修枝疏果又快又准。

8時剛過,她放下手裡的活,騎上電動自行車趕往隔壁竹園村。一上午下來,這家果園走走,那家看看,不時還上前搭把手,難得停歇片刻。

這裡是位於烏蒙山腹地的雲南省會澤縣,全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呂瓊芬的家,在金鐘街道烏龍村。10多年前,她帶頭種果樹,幫助鄉親脫貧致富,2015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4年前,她又欣然受命,擔任竹園村黨支部副書記,再度挑起脫貧攻堅擔子。

在脫貧攻堅一線,有許多勞動模范像呂瓊芬一樣不懈奮斗,當先鋒、打頭陣、做表率,團結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繼續奮斗,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屈指算來,呂瓊芬已在竹園村干了4個年頭。每天一早起床,抓緊干點自家的活,隨即就去竹園村。

“當時組織部門找我談話,希望我到竹園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那會兒,在呂瓊芬的帶領下,烏龍村幾乎家家有果園,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竹園村有樣學樣,雖然也種果樹,可是賣不上價,村民們難以穩定增收。

二話沒說,呂瓊芬就應承下來。她有過陷入困境的經歷,知道脫貧不易。2002年,丈夫因病去世,呂瓊芬一人挑起全家重擔,憑著一股子闖勁,種起13畝果園。后來,她給村裡鄉親傳經送寶,讓烏龍村變了模樣,自己也因此被推薦成為全國勞動模范。

“勞動模范,既是榮譽,更是責任。”呂瓊芬說,幫助竹園村的鄉親脫貧增收,是分內事,義不容辭。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呂瓊芬發現,竹園村水果種植的症結在品種和管理。呂瓊芬對症下藥,力推品種改良和田間管理。3年過去,竹園村的果樹已基本完成品種改良,114戶422人受益脫貧。

同呂瓊芬一樣,全國勞動模范譚澤勇也在脫貧攻堅中展現著新作為。

“瞧這葡萄串結得多緊實,秋天就能大豐收。”摩挲著葡萄葉,52歲的譚澤勇信心十足。

在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譚家寨鄉,譚澤勇當了20年村支書,帶領楠木橋村民走上了小康路,201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2016年,楠木橋村與臨近的竹子坳村、黃茶村合並,組成新的楠木橋村。雖說人口大幅增加,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多達245戶91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0%,楠木橋村由此成為深度貧困村。

“繼續奮斗,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譚澤勇當選楠木橋村黨總支書記,帶領村民決戰脫貧攻堅。“楠木橋村沙質土壤多,晝夜溫差較大,適合種葡萄、獼猴桃、藍莓等。我們決定牽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蹚出可持續脫貧的新路子。”

經過幾年努力,楠木橋村發展規模化種植果園2000畝。2018年,楠木橋村集體經濟收入近800萬元,貧困發生率降至不足1%,成功脫貧出列。

譚澤勇沒有懈怠。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他一直忙著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必須瞄准短板弱項精准幫扶,防止返貧。”

“每天腦子裡都要過一遍,怎麼才能帶動村裡人脫貧致富”

甘肅省廣河縣西坪村,位於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是貧困縣,村是貧困村。全國勞動模范馬天龍,是西坪村黨支部書記。

谷雨剛過,馬天龍給村民馬仲魁送上5萬元貼息貸款。馬仲魁是村裡僅剩的5戶貧困戶之一,他父親身患重病,母親常年服藥,兒子殘疾無勞動能力。“上回跟馬書記說想擴大牛羊養殖規模,但手頭拿不出現錢,沒想到他這麼快就幫著解了難。”

“每天腦子裡都要過一遍,怎麼才能帶動村裡人脫貧致富。”馬天龍說,西坪村人均耕地少,靠土豆、玉米、小麥“老三樣”解決溫飽。“沒有產業支撐,穩定脫貧就難以實現。”縣裡爭取到65萬元產業發展資金,在西坪村建起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家庭婦女在家門口就業。“拓寬就地就近增收門路,村不會空,地不會荒,人不會窮。”

2019年,扶貧車間純收入20余萬元。今年雖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影響較小,4月份還接了8個訂單。在馬天龍帶領下,西坪村的貧困人口由原來的79戶411人降至去年底的5戶21人,整村實現脫貧摘帽。

“跟著勞模干,就是有奔頭,去年我摘了貧困帽,今年爭取再上個台階。”在貴州省納雍縣厙東關鄉,村民李華家裡幾個孩子要上學,妻子身體又不好,一度隻能靠種玉米和打零工維系生活。

201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的李俊,在村裡帶頭成立合作社,發動鄉親種下1030畝魔芋,覆蓋周邊3個貧困村。他特意採用土地入股模式,吸納了26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用銀行貸款,合作社建起一座魔芋加工廠。除平時發放務工收入外,合作社年底還將拿出70%的利潤分紅。

李華將3畝地全部入股合作社,自己還在種植基地務工。“去年干活賺了1.6萬元,兩個孩子也參加了工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魔芋迎來試採期。即便今年疫情期間,魔芋依然熱銷。“個頭小的做種子,一噸差不多2萬元﹔個頭大的制成精粉,一噸能賣到9萬多元。”今年以來,合作社芋種收入達到410萬元,精粉也完成了200多萬元銷售額。

李俊給合作社定了小目標:今年全年利潤突破300萬元。“很有信心完成任務,讓老鄉們辛苦了兩年,終於可以兌現分紅承諾了。”他說。

“要盡己所能,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大姐,我已經把地全部整好了。”正跟記者聊著,陝西省西安市番茄研究所所長趙軍賢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

“我把苗子也給你育好了,什麼時候來拿都行。”趙軍賢隨即回復。

發信息的人叫阿峰,是西安市臨潼區穆寨街道門岩村人,在外面打工攢了些錢,想回鄉創業,帶著鄉親一起致富。認識兩年多,雖說還叫不上阿峰全名,但趙軍賢總是熱心相助。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做好番茄文章,不斷推陳出新,研究出更多健康可口的新品種和深加工技術,幫老鄉們過上好日子。”從貧困戶到致富能手,62歲的趙軍賢曾經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十大農民女狀元”、全國勞動模范等多個稱號。

從2018年起,趙軍賢每年為阿峰免費提供30余畝的番茄苗。“按今年的市場價,一株番茄苗5角錢左右,一畝地需要1500株,30畝地的苗就是2萬多元。”

多年來,趙軍賢累計為山區群眾免費提供的種子、種苗,可種植面積達數百萬畝。“脫貧致富要一步一步來。現在我教農民種番茄,等他們收入穩定了,還要教他們育苗。要讓農民熟練掌握生產技能,確保不返貧。”

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小康社會要全面建成,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必須繃緊弦再加把勁。

李俊領辦的合作社今年新增種植面積300多畝,進入豐產期后貧困戶社員人均年收入預計可增加3000元。“未來3年內,要擴大到5000畝以上,讓魔芋成為老鄉們脫貧之后持續增收的‘金蛋蛋’。”

“下一步,我們要做自己的服裝品牌!”馬天龍也有了新打算,把扶貧車間做成有市場競爭力的服裝公司。“要盡己所能,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受疫情影響,今年開春,村裡的一些能人沒有外出務工經商。譚澤勇順勢引導他們加入村子發展,“人才回流,帶來資金、技術和新視野、新思路,小康路上的楠木橋村會更有奔頭。”

(本報記者萬秀斌、程煥、楊文明、張丹華、王雲娜、王錦濤)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02日 01 版)

(責編:段晨茜、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