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一線行走)

博士駐村長學問

徐雷鵬
2020年05月12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要答好基層這張試卷,還需要沉下心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實踐。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接地氣才更有靈氣

“真沒想到,一口古井還能變成村裡的‘搖錢樹’。”看著手中貼著“涼泉河”商標的礦泉水,重慶市合川區肖家鎮涼泉村村主任何明軍樂開了花。他告訴記者,如今村裡走上脫貧致富路,離不開一個“有學問的人”。

何明軍說的正是涼泉村駐村第一書記唐魏,來村之前,他已經是管理學和經濟學“雙料”博士。在當地人眼中,“這小伙子年輕,但學問深得很吶。”

可這位“有學問”的博士剛剛駐村時,也曾屢屢碰壁。涼泉村地處川渝交界,是當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自然村,但集體經濟薄弱,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一直是脫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剛進村那幾天,唐魏不多說話,整天在村裡轉悠,很是焦慮。

“黨組織向心力不強、經濟發展缺少產業、交通不暢……這些都是我的研究重點,但如何解決問題,書本上可沒寫。”唐魏坦言,脫貧攻堅需要理論層面的規劃研究來引領方向,但對於貧困群眾而言,他們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幫扶、看得見的改變。一句話,博士學問大,但基層蘊含的學問更大。

沒抓過實際工作,硬著頭皮也要上。唐魏計劃先強化村兩委班子,拉起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再逐個解決基礎設施改造、產業發展等問題。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聯系、找組織推薦,很快一批責任心強、有服務群眾想法的年輕人入黨,再擇優納入村兩委班子,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的局面漸漸有了改觀。

尋找產業發展出路時,卻遇到了難題。村裡以前搞過農家樂、發展過鄉村旅游,但都不溫不火。直到一次走訪貧困戶途中,老鄉向唐魏介紹,說村裡有口古井水溫常年保持在10攝氏度,很是奇特。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唐魏回去后立即咨詢專家,得知這可能是斷層地質條件造成的,沒准能開發出礦泉水。不容多想,他請來專業檢測機構對水源水質進行檢測,果然富含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經過村兩委商議,涼泉井水被確定為招商引資項目。

有了好點子,唐魏全程跟著落實細節。籌措資金、選定廠址、設計品牌標識……一樣也沒落下。從籌劃到產品面市隻用了20天。村裡還決定每賣出1瓶水,積累1角錢公益收入,第一個月村集體就增收1020元。

一趟趟跑下來,這位“雙料”博士直感慨,和村民打交道的能力提升了,做起規劃更切合實際了,與群眾的距離更近了,而這些學問,都是從基層課堂學來的。

扶貧攻堅開展以來,派駐貧困地區的高學歷干部有不少。他們長於理論研究,也擁有更開闊的視野,但要答好基層這張試卷,還需要沉下心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實踐。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接地氣才更有靈氣。

(作者為本報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2日 08 版)

(責編:劉尤罕、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