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延安精神:黨員干部滋養初心、淬煉靈魂的營養劑

譚虎娃
2020年05月13日08:14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准前進的方向。”延安精神,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在傳承紅色基因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一再証明,延安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恆久價值,不僅可以在革命建設年代激勵人心、砥礪斗志,也可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錘煉黨性、凝聚力量,成為黨員干部滋養初心、淬煉靈魂的營養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起這一歷史使命,篳路藍縷,一路向前。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旗幟鮮明地提出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精准概括出黨的群眾路線,並得到共產黨人不斷的深刻闡釋和努力踐行:以“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為根本立場,堅持“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學習這段歷史和這種精神,對新時代黨員干部是一次生動、全面、系統的初心重溫。

首先,重溫初心使命需要學習延安時期實事求是的精神。延安時期,我們黨在總結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史經驗和深刻教訓基礎上,逐步擺脫了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做法,開始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引下,緊緊抓住“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問題,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任務,以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革命的正確航向。

其次,重溫初心使命需要學習延安時期真抓實干的作風。“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挽救民族危亡於旦夕,拯救人民於水火,靠的是實干的“延安作風”,靠的是在思想中、行動中沒有絲毫消極態度和畏難情緒的真抓實干。延安整風運動前后,毛澤東曾在黨內多個場合提出或題寫“實事求是,不尚空談”“深入群眾,不尚空談”“實事求是,力戒空談”等口號,比如1941年給中央黨校提出“實事求是,不尚空談”的要求,1942年給《解放日報》題詞“深入群眾,不尚空談”,1945年為七大紀念冊題詞“實事求是,力戒空談”,等等。

最后,重溫初心使命需要學習延安時期紀律嚴明的精神。延安時期,中國革命的特殊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更為凸顯,我們黨要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必須依靠鐵的紀律與嚴的規矩。1940年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的陳雲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五期學生畢業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不靠刀槍,要靠紀律”,從一般黨員到黨的高級領導,都必須服從黨的紀律,黨內不准有不遵守紀律的“特殊人物”“特殊組織”,不管是誰都沒有以任何借口拒絕執行黨的決議的權力。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維護中央權威,不僅體現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保持一致,更要落實到每一位共產黨員平時的一言一行中。

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永放光芒,繼承與弘揚延安精神、從中汲取豐富養分是我們牢記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徑。

首先,延安精神蘊含著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和英雄觀,能夠使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關系。1939年由毛澤東主持、幾位同志合作編寫了干部教材《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其中第三章“黨的建設”由李維漢等人撰寫,李維漢將共產黨和群眾的關系比作魚和水的關系。對此,毛澤東作了批語:“水可以沒有魚,魚不能沒有水。”1945年10月,毛澤東在《關於重慶談判》的報告中又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這些比喻突出強調了人民主體性地位和“群眾是我們的依靠”的思想。延安時期,陝北有首民歌唱道:“瓜連的蔓子,蔓子連的根。老百姓連的共產黨,共產黨連的人民。”我們黨隻有始終用延安精神這個“蔓子”扎根於人民群眾之中,才能擁有用之不竭的營養來源,才能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認同和擁護。

其次,延安精神蘊含著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彰顯著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意識。無產階級政黨,是以爭取、維護無產階級利益為歷史使命,以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的。延安精神告訴我們,爭取、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要從小事做起,從“給人民看得見的物質福利”著手,要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眼前和長遠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給”和“要”之間的關系。

最后,延安精神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可以幫助黨員增強執政、服務本領。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隊伍裡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本領恐慌”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不斷面臨的問題,“本領恐慌”問題的提出是延安時期黨的憂患意識的生動體現。解決的辦法是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與方法,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甘當人民群眾的“小學生”,扎根於群眾之中,向他們學習,將他們的科學的創造性的意見集中起來,並堅持下去。在此過程中,黨員干部也將提高馬克思主義的領導群眾的藝術,對於人民群眾的情緒、要求及各種具體情況充分了解,完全和他們打成一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延安精神的重要作用,重視從延安精神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從嚴治黨的力量。

首先,傳承延安精神,弘揚“推陳出新”“與時並進”的創新思維。在1935年10月黨中央到達延安之前,中國革命究竟怎麼走,有人“言必稱希臘”“言必稱蘇俄”,結果都以失敗告終。黨中央長征勝利落腳陝北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要中國化,要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同時,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革命道路、戰爭戰略、黨的建設、統一戰線、邊區建設等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創造性實踐,撰寫了大批揭示中國革命特殊規律、能夠正確指引中國革命道路和前進方向的理論著作。正是這種創新精神,使我們黨能夠永葆生機和活力。

其次,繼承延安精神,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陝甘寧邊區地廣人稀,經濟社會發展落后。尤其是到1940—1941年,由於國民黨停發軍餉和對邊區進行經濟封鎖,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和轟炸,自然災害頻發,尤其是 1940年的大災害,邊區留守部隊、外來知識分子和非生產人員的增加等因素影響,陝甘寧邊區出現了空前的財政經濟危機,“要麼餓死,要麼解散,要麼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問題擺在共產黨人面前。在此情形下,毛澤東倡導的大生產運動在延安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不僅解決了吃飯穿衣問題,也改善了黨群關系,陝甘寧邊區的人民群眾唱出了流傳至今的《東方紅》,發自內心地歌頌中國共產黨和黨的領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無產階級的政治本色,是黨員干部越處在艱難困苦之時越應發揚的優良作風,是化危為機的制勝法寶。

最后,繼承延安精神,弘揚“勇敢任事、切實負責”的擔當品質。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正是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全國人民處於重重壓迫之際,中國共產黨人以滿腔熱血和無限英勇擔當起了“保衛祖國”和爭取“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他們充滿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胸懷坦蕩,忠誠正直,他們不謀私利,不懼困難,勇敢向前。這正如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的講演中所強調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隻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每個黨員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斷進行檢視、剖析、反思,不斷去雜質、除病毒、防污染。”延安精神就是黨員干部的一面鏡子,不斷照這面鏡子,能夠使我們正衣冠,去灰塵,去私心雜念,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首先,對照延安精神,檢視政治方向是否堅定正確。延安精神指引的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尤其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獨特規律,“走歷史必由之路”,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還存在能否堅定方向的問題。毛澤東號召全黨同志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子子孫孫無窮盡地堅持。1940年,陳雲在《黨員對黨要忠實》中指出:“我們共產黨內(也)不允許有對黨言行不一致的黨員,不允許任何黨員對黨講一句假話。”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從來都是黨員干部能否真正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新時代,我們也要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更加自覺講政治,圍繞黨中央關心的重大問題、作出的重大決策、展開的重大部署,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到行動上。

其次,對照延安精神,檢視為人民服務是不是全心全意。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延安時期,不管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后政權建設中的“三三制”的實行,還是選舉中的“投豆法”,抑或政務人員公約的制定,都讓邊區政府成為真正意義的人民政府。1944年10月,毛澤東提出,為人民服務,不能是半心半意,不能是三心二意,一定要全心全意。《陝甘寧邊區政務人員公約》規定政務人員“要忠實於自己職責,勇敢任事,切實負責,有自動性,有創造性,有計劃性。不避難就易,不避重就輕。不要指定做才做,不指定就不做”。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有了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決心,才使其成為中國近代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主心骨、先鋒隊,成為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

最后,對照延安精神,檢討工作中是不是破除了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延安時期,在錯綜復雜的革命斗爭和局部執政中,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成為黨的事業大敵。對此,經過充分准備,我們黨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黨員干部普遍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工作,逐漸打破形式主義,養成了注重客觀、實事求是的精神。在此過程中,對情感上不願和群眾接近,對於群眾疾苦漠不關心﹔工作中不說服,不解釋,對群眾實行強迫命令﹔個人生活中貪求享受以致腐化墮落的官僚主義,特別是更為深層的對工作被動的應付、幾乎沒有思考與研究的官僚主義等現象進行了堅決斗爭。正是通過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整風運動,堅持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的思想路線和工作路線,才使黨的初心不斷滋養,黨的事業不斷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高度重視,黨中央把頒布執行八項規定作為切入口,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持續深化“四風”整治。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必須打持久戰,堅持集中整治與常抓不懈相結合,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深入推進,久久為功。

(作者:譚虎娃,系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

(責編:段晨茜、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