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效防范和化解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

——學習《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

聞  言
2020年10月09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新近出版的《習近平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以下簡稱《摘編》),分六個專題收入習近平同志相關重要論述404段。認真學習這些重要論述,對於全黨有效應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更好承擔起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艱難險阻,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一、充分認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團結帶領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時刻准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摘編》的第一部分,習近平同志深刻總結了我們黨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的歷史經驗,深刻闡發了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的重大意義。

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於安思危,於治憂亂”。這是幾千年來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詩經》上說:“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說的是一種小鳥,在天未下雨之前,就懂得銜取桑樹根,纏繞巢穴,使巢更加堅固。見兔顧犬、亡羊補牢,是為下策﹔積谷防飢、曲突徙薪,方為上策。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心存憂患、肩扛重擔,才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保持了我國社會大局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環境。習近平同志指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認識和有力應對一些重大風險挑戰。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既要看到成績和機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難和挑戰,看到形勢發展變化給我們帶來的風險,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准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他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要時刻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知危圖安,盡職盡責、勇於擔責,著力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風險。

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繞不過的門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順順當當就能實現的,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習近平同志指出:這是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進程中無法回避的挑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繞不過的門檻。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威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就可能被迫中斷。他強調:我們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或在出現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要立足世情國情黨情,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協調推進各項事業發展,抓住戰略重點,實現關鍵突破,贏得戰略主動,防范系統性風險,避免顛覆性危機,維護好發展全局。

我國正處於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和集中顯露的時期。我國正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歷史階段,矛盾和風險比從低收入國家邁向中等收入國家時更多更復雜。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各種矛盾疊加,風險隱患集聚。當今世界,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新的變化,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習近平同志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面臨的重大斗爭不會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方面都有,而且越來越復雜。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他強調:各種矛盾風險挑戰源、各類矛盾風險挑戰點是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傳導、疊加、演變、升級,使小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大的矛盾風險挑戰,局部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系統的矛盾風險挑戰,國際上的矛盾風險挑戰演變為國內的矛盾風險挑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領域的矛盾風險挑戰轉化為政治矛盾風險挑戰,最終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危及國家安全。要聚焦重點,抓綱帶目,著力防范各類風險挑戰內外聯動、累積疊加,不斷提高國家安全能力。

二、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各種重大風險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們面臨的各種風險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這是習近平同志強調堅持底線思維的根本含義。《摘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習近平同志統攬全局,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進行了深入分析研判,提出了對策。

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風險。政治制度對一個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西方國家策劃“顏色革命”,往往從政治制度特別是政黨制度開始發難。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防范政治風險能力。指出:我們治國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我們需要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重點闡述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習近平同志強調:必須堅定不移堅持這些制度,想問題、作決策、抓落實都要自覺對標對表。涉及制度層面的大是大非問題,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能有絲毫含糊。

防范化解意識形態安全風險。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復雜尖銳。各種敵對勢力以意識形態領域為突破口,企圖把人們思想搞亂,然后渾水摸魚、亂中取勝。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要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在重大問題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絕不允許吃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鍋。要弘揚主旋律,加強正面引導,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導輿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他特別強調: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防范化解經濟發展風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增強,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國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精准研判、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要把主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整治各種金融亂象,加強風險源頭管控,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他強調: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應對外部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壓力也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我們要在“穩”和“保”的基礎上積極進取,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防范化解科技安全風險。科技領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習近平同志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他特別強調,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要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加快在芯片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要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切實做好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

防范化解社會穩定風險。社會穩定是推進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全面看待社會穩定形勢,准確把握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全面做好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住房市場調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創新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健全平安建設社會協同機制,從源頭上提升維護社會穩定能力和水平。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預防預備和應急處突相結合,組織好搶險救災各項工作。

防范化解生態安全風險。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污染重、損失大、風險高的生態環境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習近平同志提出:必須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他強調: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環境問題往往最容易引起群眾不滿,甚至成為誘發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要始終保持高度警覺,防止各類生態環境風險積聚擴散,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生態環境風險挑戰的准備。要集中優勢兵力,動員各方力量,打一場污染防治攻堅的人民戰爭。

防范化解生物安全風險。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全面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環境、形勢和面臨的挑戰、風險,深入分析我國生物安全的基本狀況和基礎條件,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防范化解外部環境風險。當前,世界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我國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有效防范各類風險連鎖聯動。要堅持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決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筑牢邊海防銅牆鐵壁。要加強海外利益保護,確保海外重大項目和人員機構安全。要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安全保障體系,堅決維護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外部環境。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防范化解黨的建設面臨的風險。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但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各種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因素無時不有,各種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無處不在,如果不嚴加防范、及時整治,久而久之,必將積重難返,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小管涌就會淪為大塌方,甚至可能釀成全局性、顛覆性的災難。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作為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不斷進行自我革命,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堅決斗爭,實現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有效防控重大公共衛生風險。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風險、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和須臾不可放鬆的大事。今年年初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同時,疫情也暴露出我們在公共衛生體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習近平同志指出: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深入研究如何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重大問題,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和基層防控能力建設,推動醫防結合,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要繼續履行國際義務,分享中國方案、中國經驗,提升我國在全球衛生治理體系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此外,對於防范化解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核安全、軍事安全等領域面臨的風險,習近平同志也作了深刻的闡述。

三、健全制度體系、發揚斗爭精神、強化政治責任,不斷提高駕馭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

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長期的戰略任務。《摘編》第四、五、六部分,習近平同志從健全制度體系、發揚斗爭精神、強化政治責任等方面,對於立足長遠不斷提高全黨駕馭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作了深刻闡述。

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取得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背后的制度密碼。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

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習近平同志指出,國家安全工作要適應新時代新要求,一手抓當前、一手謀長遠,切實做好維護政治安全、健全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政策、強化國家安全能力建設、防控重大風險、加強法治保障、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等方面工作。要加大對維護國家安全所需的物質、技術、裝備、人才、法律、機制等保障方面的能力建設,更好適應國家安全工作需要。

公共安全無處不在,事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習近平同志指出:維護公共安全,必須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入手,推進思路理念、方法手段、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必須堅持標本兼治,堅持關口前移,加強日常防范,加強源頭治理、前端處理,及時清除公共安全隱患。要貫徹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體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加強和改進安全監管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必須從制度、機制、政策、工作上積極推動社會矛盾預防化解工作,完善和落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體制機制,完善和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預防和減少利益沖突。要把基層一線作為公共安全的主戰場,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實現城鄉安全監管執法和綜合治理網格化、一體化。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拓展人民群眾參與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徑,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維護公共安全。

我國是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加強應急管理和能力建設,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衡量執政黨領導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體現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習近平同志指出: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要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鑒國外應急管理有益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要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加強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健全應急預案體系。要堅持依法管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應急管理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要完善公民安全教育體系,培育安全文化,開展常態化應急疏散演練,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需要有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習近平同志指出:領導干部要敢於擔當、敢於斗爭,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做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的戰士。要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於斗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隻要來了,就必須進行堅決斗爭,而且必須取得斗爭勝利。

面對風險挑戰,既要敢於斗爭,又要善於斗爭。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增強斗爭本領,科學預見形勢發展的未來走勢、蘊藏其中的機遇和挑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過現象看本質,抓好戰略謀劃,牢牢掌握斗爭主動權。他強調,斗爭精神、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領導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要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的思想根基。要堅持在重大斗爭中磨礪,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於堅決斗爭。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政治責任。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有力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當前,我國面臨復雜多變的安全和發展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任務繁重艱巨,必須更加自覺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則。要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看問題、想問題。

習近平同志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的政治職責,大家要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要增強責任感和自覺性,把自己職責范圍內的風險防控好,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推給上面,也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留給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負責任地制造風險。遇到重大風險挑戰、重大工作困難、重大矛盾斗爭,要第一時間進行研究、拿出預案、推動工作,決不能回避、繞著道走,更不能膽怯、懼怕。要切實承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大變局的演變,對我國安全和發展也產生了深刻影響,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任務艱巨而繁重。我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防范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論述,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牢靠安全保障。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1日 05 版)

(責編:謝倩、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