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代縣段家灣村村委會主任劉桂珍——“隻要大伙能過好,我辛苦點不算啥”
一個大山深處的小村庄,人口不多,地不連片。這裡有位不平凡的女性,全國衛生系統勞動模范、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一項項榮譽見証著她的奮斗與努力。
她的體重隻有80斤左右,卻肩挑幾副擔子:鄉村醫生、婦聯干部、農村代課教師、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不同身份融於一身,她都能干得好。她曾說:“隻要大伙能過好,我辛苦點不算啥。”
她就是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村委會主任劉桂珍。她40多年默默奉獻,用瘦小的肩膀扛起責任的重擔,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當起鄉村醫生,看病隨叫隨到
深秋時節,遠山脊梁清晰,近水澄澈奔騰。出代縣縣城一路向東,汽車向太行山深處駛去。過了峪口鄉,沿滹沱河穿行山谷10多裡,就到了段家灣村。
大山深處,秋冬溫度很低。政府實施鄉村提升工程,家家戶戶新裝的保溫門窗,暖了民心。
入戶道路平整了,比之前凹凸不平的石頭路好走多了,村口安裝了健身設施,還新修了村委會辦公場所。
3年后再見到劉桂珍,記者發現她人更瘦了,白頭發多了,但為民辦事的熱情依舊。
村衛生室新添的設備,讓劉桂珍笑得很開心。她一會兒介紹理療儀、吸痰器,一會兒演示紫外線消毒燈、霧化器,說這都是公益機構和愛心企業捐贈的,還分了一些給鄉鎮衛生院。
劉桂珍說:“過去出診,給老人們看病,最發愁的就是沒有吸痰器,眼瞅著老人們呼吸困難,甭提多著急了。那時就想,有個吸痰器該多好啊,現在終於有了!”
劉桂珍原本有一個美好的大學夢,她是當時全村唯一上過高中的女性,有機會走出大山,過上鄉親們口中的好日子。
但她父親卻不這麼想:“鄉親們有個頭疼腦熱,隻能挨著,得了大病得跑到幾十公裡外去看。現在國家給咱村培養鄉村醫生,你有文化,你不去誰去?”
就這樣,劉桂珍的人生軌跡變了。1978年,參加了縣裡的培訓后,她回村當起了鄉村醫生,在大山深處守護鄉親們的健康。無論白天黑夜,隻要有人找,她隨叫隨到,大年三十也不例外。
出診到最遠的講堂村,來回得走12公裡路。有時晚上去,第二天一早才能回來。村路人煙稀少,白天都少有人走,夜裡更是安靜。臨近的偏橋村雖然不到兩公裡,但路上爬坡過溝,很難走。
劉桂珍心裡裝著鄉親,鄉村醫生這條路,她默默堅守了40多年:“醫生就是給人看病的,隻要能為病人解除痛苦,付出多大辛苦都值得。”
為學生臨時代課,自此代了29年
劉桂珍每次挑起擔子都是臨危受命,不是為了村裡的老人病有所醫,就是為了娃娃們有學上,或是村裡防洪防火得有個跑腿管事的。
開始當代課教師是1988年。村小學開學兩個月了,也等不來個正式老師,15個小學生眼看著上不了課。村裡找到劉桂珍:“你就暫時給學生們代代課,等分配來新的老師再說。”
誰知道這一代課,就代了29年。2017年下半年,村小學合並到鄉鎮中心校,劉桂珍才卸下了鄉村教師的擔子。
按理說少副擔子,應該能喘口氣了吧,但劉桂珍反倒更忙了。“一天跑個不停、電話接個不停。”忙碌的劉桂珍,讓大姐從青海過來幫忙料理家事,大姐每天晚上才能跟她說上幾句話。
這幾年易地扶貧搬遷,段家灣村的武強、講堂、偏橋等6個自然村共85口人全部搬出大山。雖說新地方都有組織提供幫助,可老街坊們習慣了劉桂珍,開証明、辦醫保、人口普查、看病等,事事找、事事問、事事離不了她。劉桂珍也樂此不疲,哪裡需要往哪裡跑。
有人問她,58歲的人了,為啥讓自己這麼累?
劉桂珍說,她忘不了鄉親們的好。有個大娘,每天騎車經過她家,都對她說,“路上大車多,慢些走”﹔老父親下葬,搬遷進城的20多位鄉親都來送別﹔賣苗木起樹的時候,認識不認識的都來幫忙……
種樹修橋鋪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段家灣村地處兩山夾一河的峽谷地帶,過去遇到山洪暴發,老百姓石頭加土木結構的房子,不是被洪水沖出深坑,就是被山上的石頭砸斷房梁。
每逢雨季,劉桂珍晚上根本不敢睡覺,常常打一把傘,在村前公路邊察看汛情。雨一直下,她就蹲在雨地裡守著。
現在,縣水利部門沿河修起了大壩,再也不用擔心發洪水了,但新的問題又來了。
修壩的時候河堤墊高了好幾米,老百姓過河種田成了難題。性子一貫柔軟的劉桂珍在修橋的事上很堅決,找人想辦法打了水泥墩,又買回來報廢的重卡車廂,打算再鋪上鋼板,造一座簡易橋。
她指著河對岸的農田對記者說,那一片綠油油的苗圃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兩年的油鬆苗子,1畝地能賣5萬元,這是大伙脫貧致富的希望。”
從最初劉桂珍帶頭種下的三分河灘地,到如今120畝苗木、4000畝沙棘,段家灣村光景越來越好。劉桂珍開始當村支書是1996年,那一年段家灣村人均純收入是1200元﹔到2019年達到8000元,有17戶進縣城住上了樓房,13戶有了小轎車,還有25位70歲以上老人在村裡實現老有所養。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02日 06 版)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