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解說詞(第十二集)
直挂雲帆濟滄海
本集主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都是追夢人”“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在新時代裡放飛青春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用“夢想”感召青年、用“夢想”煥發奮進的力量。因此,選擇“夢想”作為節目主題,解釋新時代實現夢想的方法和途徑,昭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的哲理,讓人民對國家和自己的未來有更強的信心,更深的期待。
第一部分:什麼是“中國夢”
主持人康輝:
學習思想,領悟經典,感受平語近人。歡迎您收看《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所有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這兩句詩大家都非常地熟悉,它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行路難》,表達的是一種歷經坎坷,但仍然無比堅定的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地引用過這兩句詩,要表達的同樣是對未來的堅定的自信和對夢想的執著的堅持。今天這期節目的主題就是“夢想”。說到夢想,我們會想起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重要的講話、文章和論述當中,都在用中國夢感召著我們,用中國夢喚起我們奮進的力量。而在這些重要的講話、文章和論述當中,總書記也引用過很多經典篇章當中的佳句。今天,我們就通過解讀這些習近平喜歡的典故,來進一步挖掘中國夢的內涵,進一步探尋在這條追夢的路上我們應該怎麼做。
現在,我們有請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謝春濤教授。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各位觀眾,大家好!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率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同期聲:“何謂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因為這個夢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幾代中國人的這樣的一種夙願,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的期盼。”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在這之后,他多次論述中國夢,闡述了中國夢的內涵,指出了實現中國夢的路徑,號召全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共同努力。
那麼,新時代為什麼要提出中國夢?我們為什麼要有夢想?如何才能實現中國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在這裡,我想問問現場的朋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諸多論述當中,你們最熟悉的有哪些?
觀眾一: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夢想和中國夢的金句有很多,讓我最為深刻的有:一張藍圖繪到底。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觀眾二:
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
觀眾三:
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中華民族是勇於追夢的民族。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從大家的回顧當中,我們感受得很清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重要論述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感召力和凝聚力,表達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心聲,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旗幟。
接下來,我們先講一下,新時代為什麼要提出中國夢。接下來,我們看一段短片。
總書記原音短片一:
中華民族的昨天,正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就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現在比歷史的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目標,我們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主持人康輝:
剛才我們共同聽到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講話,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就是剛剛謝春濤教授提到的2012年11月29號,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時候,他講的一段話。那個時候,習近平剛剛當選黨的總書記不久,就帶著全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去參觀了“復興之路”展覽,也是在那裡,他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夢。
在這段講話當中,總書記引用了三句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來概括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接下來,我們有請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為我們解讀其中的深意。掌聲有請!
經典釋義人蒙曼:
我們先看“雄關漫道真如鐵”。這句詞出自哪裡?它是出自毛澤東主席的《憶秦娥·婁山關》。其中廣為傳誦的就是這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大家想,回首中國工農紅軍走過的歷程,是不是雄關如鐵?毫無疑問。但是,毛澤東主席一句“漫道”讓我們知道,無論如何紅軍都走過來了!那好,回顧中華民族走過的歷程,是不是也是雄關如鐵啊?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但是無論如何,中國人民也走過來了!而且,走出了非常偉大的中華文明。
再看第二句,“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詩出自哪裡?這也是毛澤東同志的一句詩,出自他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其中的尾聯就是這句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什麼意思?這句詩高屋建瓴,講一個歷史規律。什麼規律呢?說像滄海桑田一般的變化,正是歷史發展的特性,正是人間正道。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人間正道是滄桑”,也是在講,我們中國人民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變化,這個變化正如滄海桑田。但是,這個變化也正是歷史發展規律,是人間正道。
再看第三句,“長風破浪會有時”。這句詩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行路難》。咱們都知道,李白一直有做帝王師的夢想。但是,當時唐朝的政治已經比較敗壞了,李白也不見容於權貴,所以在兩年多之后,又被賜金放還,等於自己的政治理想破滅了。但是李白就是李白,李白可以被打敗,但是永遠不會被打倒。你看就在人生的低谷,就在整個詩篇的結尾,他又陡地翻了一下,發出了一個震古爍今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這是誰的故事啊?這是南朝將軍宗愨的故事。宗愨小的時候就很有理想。那時候他的叔叔就問他“你長大之后想干什麼呀?”宗愨說:“願乘長風,破萬裡浪。”你看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志向啊!李白在歷經坎坷之后,內心仍然回蕩著宗愨的豪情,所以他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詩,在表明什麼?表明對中華民族未來的堅定信念。事實上,中國人民也正是因為擁有了這樣三種偉大的精神,才能夠走上今天偉大的復興之路。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教授帶來的精彩的講解。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追夢的這條路從來都不是一片坦途。所謂“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但是今天我們知道,隻要有不屈不撓的意志,我們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大勢,我們秉持著遠大的理想信念,那我們就一定能夠沿著這條復興之路,向著偉大夢想的目標一步一步地前行。
接下來,我們繼續請思想解讀人謝春濤教授為大家講解中國夢。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中國夢首先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我們從近代以來的歷史當中深刻地感受到,沒有國家強盛,沒有民族振興,不可能有我們任何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夢更是人民的夢。總書記講過,“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我們想一想,我們哪一個人,不管你做什麼工作,不管你是什麼年齡段,我們誰沒有這些夢想呢?中國夢之所以有吸引力,我想首先就是因為它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系,跟我們的關系都非常密切。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人吃飯的問題高度關注,他知道,哪怕我們今天吃飽了,吃得不錯了,不等於這個問題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那麼,總書記在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內的科學家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袁隆平講過,他有兩個夢想:
第一個夢想,禾下乘涼夢。這來自於他的一個真實的夢境。他真的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他和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為了把這樣的夢想變成現實,幾十年來,袁老對雜交水稻不斷改良,一次又一次創造人類糧食生產的歷史高度。最近這幾年,袁老在研究海水稻,就是在鹽鹼地、在灘涂,種出稻子來。如果在這些地方也能夠種出稻子,這對中國人而言,那是很大的貢獻。
九十歲了,該頤養天年了,但是袁老還有新的夢想。2019年6月,這樣一段視頻在網絡廣泛傳播,在這段視頻中,袁老用不那麼流利的英文道出了自己的夢想。
袁隆平同期聲:“我非常高興能夠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來發展雜交水稻,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我堅信,通過攜手努力,我的夢想在非常近的未來就能實現。”
袁隆平同期聲:“全球有一億六千萬公頃稻田,如果一半,有八千萬公頃(種雜交水稻),那現在的情況,每公頃增產兩噸,可以多養活五億人口,這是我的夢想。”
主持人康輝:
說到了袁隆平院士,我知道現在很多年輕的“90后”“00后”都特別喜歡他這個“90后”。年輕人愛說,這個“90后”太有梗了﹔而我想說的是,這個“90后”太有夢了。他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還有雜交稻的覆蓋全球夢,加在一起是袁隆平的中國夢,也是十四億中國人的中國夢。而我們每一個建設者、每一個奮斗者都應該有這樣的夢想。如果問您,您的夢想是什麼,在新時代這個追夢的進程當中,您要怎麼做,您的回答是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段總書記的話吧。
第二部分:我們為什麼要有夢想
總書記原音短片二: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心懷夢想、不懈追求,我們不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為公的情懷。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國古代神話,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勇於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中國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經典釋義人蒙曼:
這是2018年的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在那次講話上,習近平總書記旁征博引,引了一系列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其中有兩個成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是愚公移山,一個是精衛填海。
先說愚公移山。這個成語出自於先秦道家的典籍《列子·湯問》。這裡頭涉及到兩座大山,一個叫太行山,一個叫王屋山。山北住著一個老人家,這個老人家號稱愚公,已經九十多歲了,他覺得山擋了他的去路,讓他出行不便。怎麼辦呢?他就帶上自己的兒子、孫子,鄰家的寡婦,還有鄰家的小孩一起去挖這座山。有一個號稱智叟的老頭就跳出來了,他說你太笨了,怎麼可能挖兩座大山。這時候愚公就反駁他,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而山卻不會再長高,隻要我這麼一锨一锨地挖下去,終有一天,我要把它挖走。這就是愚公移山。
再來看精衛填海。精衛是什麼?是一個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鳥。這個神話傳說其實就是先秦的典籍《山海經》的《北山經》。說精衛這種鳥長得像烏鴉一樣,但是頭是彩色的,嘴是白色的,爪子是紅色的。它每天“精衛”“精衛”叫出這樣的聲音,所以人們就叫它精衛鳥。
這精衛鳥是怎麼來的呢?它是一個小女孩變的。上古時期,炎帝的小女兒叫女娃。女娃到東海去游玩,后來不幸被溺死在海裡了。女娃悲憤難平,就化成一隻小鳥,每天從西山上叼石子、小樹枝,要來填平滄海。這個就是精衛填海。
愚公移山和精衛填海,這兩個故事在中國古代歷來是受人景仰的。為什麼中國古人如此高地評價這兩個形象啊?我覺得,因為他們的事跡代表著三種精神。
第一種精神,勇於夢想。第二種精神,他們不僅勇於夢想,還勇於追求。第三個精神是什麼呢?是接力棒式的奮斗。這個愚公講得最明確,“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一個人完成不了的夢想,將要由世世代代的努力共同完成。這就是綿綿不絕的中國精神啊!一代又一代人持續筑夢,一代又一代人持續追夢,匯聚起來,不才是移山填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嗎?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有夢想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奮斗的動力。接下來,我們再談一談我們為什麼要有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過:“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黨的十八大以來,雖然才短短的幾年間,但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實現了歷史性的變革。
在這兒,我們不妨簡單地列舉一下。比如說,我們首先看經濟建設。過去這些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19年年底,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99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已經超過了1萬美元,我們穩居世界第二。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超過了30%。
再比如,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過去一些年也取得了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成就。在這裡,我特別想介紹一位追夢太空的科學家,他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同志。
2020年5月5日18時,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這標志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正式拉開序幕。
1992年9月,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共有六艘載人飛船、五艘無人飛船和兩個空間實驗室被送入太空,有十一名中國航天員、十四人次進行太空飛行並安全返回,圓滿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務。
在周建平近三十年的航天職業生涯中,他參與了1992年關於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的論証,見証了“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的升空,也從一位參與者成為如今的“主心骨”。如今,他與同事們正在為第三步——空間站階段任務日夜忙碌。
周建平同期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返回的時候,應該說非常關鍵的是我們的防熱的問題。防熱結構的這次制造、總裝,包括試驗方面的情況,都做完了嗎?你們都復核確認了嗎?”
周建平同事同期聲:“對。這些都已經復核確認了,所有的工藝也是通過了鑒定。”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這艘飛船,就是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未來,它將承擔中國空間站運營和載人深空探測任務。2020年5月8日,試驗船的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志著這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周建平同期聲:“我們將依托中國的空間站,把它建成一個國家的太空實驗室。航天夢的夢想,第一個目標就是強國、強國夢。航天的發展、航天的強大、航天的進步,是我們國家強大、國家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航天強國夢想不止。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在追夢的道路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周建平院士也將帶領著他的團隊繼續逐夢太空。
主持人康輝:
觀眾朋友們,今天我們也特別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先生請到了《平“語”近人》節目的現場,掌聲歡迎他。
周總師您好!
您是見証了從“神一”一直到“神十一”。很多朋友熟悉那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您覺得對中國航天人來說,是不是可以這樣講:“夢想是一定有的,因為一定會實現。”
周建平:
是的。我們中國航天應該說經歷了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正是在懷抱夢想。這個夢想,就是要為國家的發展,為國家的進步,為國家的強大作出我們航天人的貢獻。
說到遠一點的事情就是“神舟一號”。應該說,那個時候,我們的技術、能力和現在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別的,我們“神舟一號”又是一艘試驗飛船。我們航天人應該說打破了研制的常規,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那個時候是剛剛加入那個隊伍,當成功的時候,我記得我們很多老同志抱在一起,熱淚盈眶,眼淚“唰”就流下來了。那時我真感到這個事業很偉大、很神聖,也很光榮,也相信我們的能力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主持人康輝:
您看,二十年前,“神舟一號”發射的時候,那個時候大家還覺得,我們要突破很多很多的困難。但二十年之后,中國載人航天已經發展到了我們擁有很多突破性的關鍵的這些技術。當然這個夢想還是要一步一步地不斷地延伸下去,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戰略,這個夢想的實現是不是指日可待?
周建平:
是。我們載人航天工程,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步,就是突破載人天地往返技術,和第二步,建設空間實驗室的任務。我們現在正在為開始發射空間站的相關艙段,開始為建造我們空間站做最后的緊張的准備。然后,我們即將開始發射空間站的試驗核心艙,這個核心艙我們將首先用它來驗証我們空間站幾大關鍵技術。完成驗証以后,我們將開始發射我們的兩個實驗艙,把它和我們的試驗核心艙通過交會對接和轉位,構成一個三艙的構型,就可以完成我們空間站的基本構型的建造。而在那之后,我們將進入下一個運營階段。
主持人康輝:
當我看到您說這些挑戰的時候,面部表情特別輕鬆,是不是其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當中,每一個工作人員面對這些挑戰,其實大家都有信心?
周建平:
是的。我們講追逐夢想,首先要有夢想。而你一定要有去實現夢想的追求,實現夢想的自信。靠大家的努力,靠大家團結、協作、協同,要相信我們能夠把事情做好。
主持人康輝:
我們心裡踏實了。
宇宙那麼大,人類應該去看看,中國人應該去看看。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而中國航天人是中國人民的優秀代表。而未來,載人航天精神也會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去追尋我們的夢想。
接下來,我們繼續請思想解讀人謝春濤教授為大家解讀中國夢。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剛才談了經濟建設的成就、科技創新的成就,接下來,我們再談一談其他方面的成就。
比如說,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項改革舉措加起來超過了兩千項,我們主要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再比如,我們的強軍興軍。我們可能很多人對軍隊國防建設了解不多,我們就從最近幾年的我們的閱兵,尤其是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活動上,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軍隊是什麼樣的精神面貌,我們的裝備是什麼樣的水平。作為一個中國人,包括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感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榮耀。
我想,我列舉的這些方面肯定不全、肯定不夠。我們每一個同志,十八大以來的獲得感、成就感、安全感,都感受得非常真切。我們大家都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充滿了信心。我們都相信,中國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一定可以如期實現!
主持人康輝:
謝謝謝春濤教授給我們的講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我們的中國夢。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我們離夢想越來越近的時候,當我們在這條路上一步一步前行的時候,我們更加需要時時地提醒自己,時時警醒自己,我們要讓我們前行的每一步都更加踏實、更加扎實。我們再來聽一段總書記的話。
第三部分:如何才能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總書記原音短片三:
古人說:“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勇立潮頭、奮勇搏擊。
經典釋義人蒙曼:
這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這次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一句古文,叫作“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其實還有一句,“失於傲”。這段話其實是出自先秦典籍《管子·乘馬》。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任何事情都是開始於深思熟慮,都是成功於埋頭苦干,也都是失敗於驕傲自滿。這確實是辦大事者應有的思考。
我們先看“生於慮”。“慮”就是謀劃。我們中國人不喜歡腳走在腦子前頭,不喜歡莽撞行事,所以我們講“生於慮”。還講什麼呀?還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預”和這個“慮”都是一個意思,就是事先的規劃,這是成就任何一個事業的前提。
光動腦子還不行,任何成功都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所以一定還有第二個步驟,叫作“成於務”。“務”就是實踐。我們講“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沒有實踐,任何夢想都隻能是空想。
“生於慮,成於務”,其實到這一步,一個事情已經成功了。可是成功的時候,大家發現沒有,也往往是最危險的時候。為什麼?因為人一旦成功,就容易驕傲自滿了。你看明末李自成,當年也是深思熟慮,所以才能夠在軍事上節節勝利,才能夠在政治上提出“均田免糧”的主張,吸引老百姓。但是建立政權之后,李自成和他的那些主要官員們就開始驕傲自滿了,就開始耽於享樂了,就開始不思進取了,最后被吳三桂以及清軍聯合剿殺,一敗涂地。這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其實也就是管子說的第三句“失於傲”,也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們現在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已經取得了偉大成就了,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但是話又說回來,船到中流浪更急,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才會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會上引用《管子》的這段話:“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任何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都是深思熟慮想出來的,也是埋頭苦干拼出來的,更是一日三省穩下來的。隻有走好現在腳下的每一步路,才能夠走向光輝燦爛的明天!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接下來,我們再談一談如何才能實現中國夢。中國夢如果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停留在夢想當中,沒有實干,那只是夢而已。我們之所以取得各方面的重大成就,就是靠我們的真抓實干。
今天在場的有我們一些年輕的思政課教師,我想跟現場的思政課教師一起交流一下,怎麼樣通過你們卓有成效的工作,讓我們的大學生真正深刻地理解、認同中國夢。
蘭洋(中國人民大學講師):
在中國人民大學,我們每一位思政課老師在暑假的時候,都會指導我們的同學參加學校的“千人百村”項目。所謂“千人百村”,指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每年暑假選拔1000名在校大學生,奔赴全國的100個村庄進行10到20天的調研。
去年我曾經指導過一個小組,他們赴江西某市的一個村庄進行調研。這個小組的女生組長來自於人大的藝術學院,她是一位美妝達人,從小都在城市長大,幾乎沒有去過農村。但是回來以后,她對我說,她說蘭老師你知道嗎,我有了一個夢想。我說什麼夢想。她說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給這個村庄帶來一萬元的收益。她可以利用網絡直播,可以利用所謂的網絡購物,來給這個村庄打廣告、帶貨。去年秋天,她真的就去這麼做了。她通過網絡直播,通過帶貨,給這個村庄賣茶葉、賣大米、賣橘子,她真的就找到了買家,為這個村庄帶來了兩萬元的收益,並且還建立起來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千人百村”有一句口號,叫作“用青春的軀體去丈量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我想,在每一個同學那淺淺的一個又一個的腳印中間,真的藏著一個青春的充滿希望的中國!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思政課老師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我們向青年、向其他人群不光要講明白中國夢是什麼樣的夢,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講明白中國夢怎麼樣才可能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國夢不是鏡中花、水中月,“偉大夢想是拼出來、干出來的”。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干的。
大家都知道,過去這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跑遍了每一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貧困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貧困的病根到底在哪兒?扶貧怎麼才有成效?他主持召開了很多次座談會,主持制定了很多很有用的政策。
再比如,總書記的外交,那也讓我們印象深刻。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走過了很多國家和地區,參加了無數次重要的外交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同期聲:“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經歷了一年來的風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切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我同國際上新老朋友進行了多次通話,出席了多場‘雲會議’,談得最多的就是和衷共濟、團結抗疫。疫情防控任重道遠。世界各國人民要攜起手來,風雨同舟,早日驅散疫情的陰霾,努力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今天我們大家都感覺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前所未有地近。歷史已經証明並將繼續証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沒有哪條路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好﹔沒有哪個理論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管用,比馬克思主義更管用﹔沒有哪個制度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能保証我們偉大復興的實現﹔沒有哪一種文化比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更有生機活力,更能支撐我們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鄭重地指出:“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思想解讀人謝春濤: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萬眾一心,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謝謝!
主持人康輝:
非常感謝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謝春濤教授、經典釋義人蒙曼教授帶來的精彩講解。面對著充滿變數挑戰的未來,面對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有堅定的志向:“滄海可填山可移,男兒志氣當如斯。”中國人有不變的夢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都是奮斗者。
親愛的朋友們,在這期節目的最后,讓我們一起重溫、一起誦讀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過的和夢想相關的經典篇章,讓我們再一次去深深地感悟偉大的中國夢!
【經典誦讀環節】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供稿)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