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官方网站

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9年09月16日09:07 来源:天津日报

1949年3月,中国革命胜利在即,全党上下欢呼雀跃之余,部分同志开始滋生骄傲情绪。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毛泽东非常形象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作一部长剧,认为新中国成立只是这部长剧的序幕,拉开序幕并不值得骄傲,因为剧的高潮还在后面。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部长剧的高潮,何时到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我们党制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在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在开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交汇之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部长剧当中,一次令人心潮澎湃的高潮!而创造这次高潮的剧作者,就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是领略高潮过后,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党的建设总目标是一个政党对自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自画像,最能映照一个政党的性质、志向、能力、品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建设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执政70年以来,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勇于自我革命、不惧风险挑战、保持青春活力。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这就是奥妙所在!

时代性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一个政党要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要实现发展繁荣,一个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与时代同步伐,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中华民族是有着辉煌历史的伟大民族。经济指标是测量一个国家强盛程度的重要尺度。从世界近1000年的历史看,公元1000年以来,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不断增大,在公元1600年达到峰值34.6%。但高峰过后,这一比重呈断崖式下降,到了近代跌入谷底。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到以前最高水平,但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仅为5.2%。这是中华民族遭逢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造成这一变局的重要原因,是明清统治者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错失了科技革命机遇。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时代课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共产党是应时代而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都想扭转中华民族由盛转衰的大变局,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而致失败。马克思主义是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科学理论,为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回应和解答各种时代之问,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伟大复兴。

共产党能不能打胜仗?这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面临的时代课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道路。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敌人的持续“围剿”,党内有些同志产生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是一个关乎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鼓励全党:“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我们党用了28年的时间,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开启新纪元。

共产党能不能搞建设?这是我们党在建设时期面临的时代课题。新中国成立初,有人说,我们党不可能建设好新中国。国内一些资本家曾流传这样的说法,“共产党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0分”。帝国主义曾断言:“中国财政经济困难,共产党是无法克服的。”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鼓励全党:“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我们党用了29年的时间,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共产党能不能搞改革?这是我们党在改革时期面临的时代课题。20世纪80年代,苏共开启的改革运动,不仅导致本党垮台、本国解体,更导致东欧剧变。一时间,“共产主义失败论”“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但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40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GDP从1952年679亿元发展到2018年900309亿元,增长了175倍,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52年5.2%上升到2018年近16%,提升了10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年沧海桑田,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世界格局实现了从西方主导到东西方均衡的百年巨变。

诞生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共产党,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重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推动世界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中华民族的命运经历一番生死考验之后扶摇直上。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光荣称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机遇是方兴未艾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这是中华民族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导人民、推动实践,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重铸中华民族的辉煌!

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得到人民衷心拥护?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创造历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谁能代表人民利益,谁就拥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能倾听人民呼声,谁就拥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谁能回应人民期待,谁就拥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任何政治力量都将一事无成。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种期盼,既是《礼记·礼运》大同篇描述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也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生成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然而,贫困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自诩替天行道的封建王朝,在分分合合中不停流转。打着“均贫富”旗号的农民起义军,在革命后期不是“翻身”作地主,就是在骄傲自满中“翻船”。到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历史证明,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一样,不能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谁能带领人民进入“桃花源”?历史给出了答案!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得到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就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建国方案。共产党员方志敏就义前,曾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为此,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经过98年的热血奋斗,人民群众期待的美好生活正在变成现实,我们党无愧于“人民公仆”的光荣称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建立形成了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从此中国人民真正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然而,西方敌对势力总想让我们党改旗易帜。那么,西方民主制度的治理效能如何?国际评估结果显示,在西方策划下,以民主之名发动的“阿拉伯之春”运动给当事国造成基础设施损失达9000亿美元,造成140万人死亡,1500多万人沦为难民。与西方民主制度相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既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保持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稳定,事实证明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毛泽东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伟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海探测、C919大飞机、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网购等引领潮流……一个繁荣昌盛、日新月异的泱泱大国不断向世界呈现出中国精彩。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49.7元上升到2018年28228元,名义增长566.6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年均实际增长6.1%。按照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7.7亿人减少到2018年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97.5%下降到2018年1.7%。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消除贫困运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党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革命性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勇于自我革命?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不仅仅是一种破除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建设运动。因此,加强社会建设是一场社会革命。一场社会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需要革命主体一直保持先进性。所以,革命主体也存在一个自我革命问题。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清除革命主体内部滋生的腐化力量,防止形成既得利益集团,防止祸起萧墙。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数十个封建王朝。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这些王朝的更迭有着大致相同的轨迹:初期顺应民心,能够励精图治,遂致天下太平,后期娇纵淫欲,搞得民怨沸腾,终致改朝换代。导致王朝更迭的原因有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集团缺乏自我革命精神,面对自身问题不敢刀刃向内、壮士断腕,以致落后了时代、背离了人民。正如刘少奇所说:“历代的革命者,一到他们进行的事业得到胜利和成功以后,少有不腐化、不堕落的。他们失去了原有的革命性,成为革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物。”不在自我革命中重生,就在他人革命中灭亡。如何保持自我革命精神,是执政者实现政权永固的永恒课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勇于自我革命?党的事业是漫长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不是一两代人所能完成的,需要世世代代奋斗下去。然而,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这要求我们党必须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伟大创举。通过成功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从1921年57名党员发展到1949年448.8万名党员,发展到2018年9059.4万名党员,不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伟大工程”的高度来推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伟大工程的成功实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没有停止自我革命,而是继续推进这项伟大工程。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后,我们党进行了整风和整党运动。在整个建设时期,全国党员数量从1949年448.8万名发展到1978年3698.1万名,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提拔到省、地、县各级领导岗位,为推动国家各项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了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实施新的伟大工程,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这34年,全国党员总数从1978年3698.1万名发展到2012年8512.7万名,造就了一支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的组织体系,有效改进了党的作风,纯洁了党的队伍,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坚持党的领导”到“加强党的领导”,从“打铁还须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管党治党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党的各项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全国党员数量从2012年8512.7万名发展到2018年9059.4万名,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炼出战斗到底的革命精神,凝聚出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焕发出蒸蒸日上的生机活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得到全方位加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锻造了强大领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时指出:“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时代,我们党仍然存在一些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反弹。党的自我革命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伤的本领、斗争到底的气概,真正解决不想革命、不会革命、革命不彻底的问题,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

斗争性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有斗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矛盾无处不在,斗争无处不在,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一个强者之所以为强的鲜明特征。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抗击了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拥有2000万党员时却丧失了政权。苏共垮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苏共后期不再是一个敢于斗争的政党。在苏共生死存亡之际,苏联全国2000万名党员、莫斯科全市200万名党员,没有一个起来抗争。存在86年的苏联共产党,在执政74年后,同他缔造的政权一同消散在历史的风云之中,令人唏嘘,发人警醒!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困难是强者的垫脚石,是弱者的无尽深渊。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党既然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就要向世人证明我们党是敢于同困难斗争、敢于战胜困难的党。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初心不改、使命不忘,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表明,我们党是敢于斗争的党,是善于斗争的党!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辉煌史。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成功应对了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围剿”、25000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风浪考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功应对了西方国家全面封锁、抗美援朝战争、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决裂和边境冲突、“文革”、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特大洪水、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反腐败斗争等重大风浪考验。我们党经历的这些苦难世所罕见,其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经困难又辉煌迭出。

比如,革命时期的红军长征。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2个月,转战11个省,行程25000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时,遭受围追堵截,人员损失过半;中央红军经历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出发8.6万余人,保留下不到3万人。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红军长征是我们党为革命付出巨大牺牲的一个缩影。据1945年党的七大的初步统计,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在战场上牺牲了76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32万多名。这些苦难和牺牲都不是徒劳的。经历生死考验之后,党的肌体得到锤炼,党的精神得到升华。

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腐败是社会毒瘤、人民公敌、祸国乱源、执政大患。我们党面对腐败向来采取零容忍态度。1952年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发后,毛泽东批示说:“是要他们俩,还是要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我们党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而是打虎、拍蝇、猎狐一网打尽的全覆盖打击;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而是中央、地方、基层一查到底的全领域打击;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而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如既往的全天候打击。事实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的反腐败斗争史无前例,极大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从8个方面列举了16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挑战。“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我们党要强化斗争意识、鼓足斗争勇气、把握斗争规律、讲究斗争艺术、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担当,敢于碰硬,不在原则面前让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阻力面前退缩,坚决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进行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青春性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蓬勃?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后波让前波。”自然界在新陈代谢中保持盎然生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类社会在新陈代谢中保持青春朝气。青春朝气意味着强大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既体现为青春之躯体,也体现为青春之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在人事代谢中永葆青春朝气,是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曾是一个青春的、有朝气的政党。但是,辛亥革命后,国民党走向堕落,正如孙中山所说“革命功成,革命党消”。宋庆龄回忆说,1924年讨论国共合作的时候,她问了孙中山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有新血液。”经过共产党改造的国民党,一度恢复了几分青春,但很快又背叛了革命,成了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反动集团。一个腐朽堕落的国民党,终究没有逃过历史的审判,在1949年被中国共产党所打败。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蓬勃?毛泽东说:“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刘少奇说:“为着适应共产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我们必须大大提高党员在革命事业中的前进心,大大发扬他们的朝气。”一个政党只有朝气蓬勃,才能赢得未来。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始终保持青春活力,更是自身建设中一个重大而艰巨的历史性课题。党的历史证明,永葆朝气蓬勃,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我们党朝气蓬勃的直接表现是组织上吐故纳新。从党员队伍看,2018年党内统计公报显示,在9059.4万名党员中,1978年改革开放后入党的有7423.0万名,占总数的81.9%,这一时期出生的党员有3072.0万名,占总数的33.9%,新鲜血液在党的肌体内不断充盈。从干部队伍看,改革开放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经或将要退出岗位,“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为干部队伍注入了青春朝气。今年5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首次对如何处置不合格党员作了规定,今年3月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免职、辞职、降职的情形作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从此,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有了退出机制,我们党在吐故纳新中保持了青春朝气。

我们党朝气蓬勃的深层表现是思想上常学常新。思想上要保持青春朝气,就要加强学习。我们党有一套成熟的学习系统。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机制。从2002年年底至今,第十六届、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分别开展了44次、33次、43次学习。截至今年6月底,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已经开展了15次学习。党校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16次到党校讲课。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也曾对干部学员讲过19次课。目前,我们党已在全国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校系统,涵盖机关、国企、高校、部队等领域。对党校的办学成就,国际有识之士不吝溢美之词,一些外国政要称之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秘密武器”。

我们党朝气蓬勃的活水源泉是始终重视青年工作。毛泽东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邓小平说:“青年人很可爱,他们本质上很纯洁,很有朝气,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他们追求什么,憧憬什么,拥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往往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底色,影响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走向。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在青年时代就满怀信仰和豪情加入了党组织。党的队伍内部和周围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青春朝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党朝气蓬勃地从历史走来,也要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新时代,我们党要以合格的共产党员标准建设好党员队伍,以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设好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我们党要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确保我们的干部上进、我们的党上进、我们的国家上进、我们的民族上进。我们党要始终高度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引导广大青年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先锋力量,做守护社会主义制度的青春卫士,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传人,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书写青春华章。

(执笔人:孙明增,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

(责编:刘尤罕、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