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官方网站

乡村振兴的“耕耘者”——记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党总支书记李连和

2019年09月17日16:35 来源:青海日报

拼搏实干、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助人为乐……这些词来形容任何一个人,都会是一种优秀的品格,而用来形容李连和,依然显得苍白无力。

李连和,曾经一位普通的农民,从一名身无分文的打工者到一名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从一名身家几千万的大老板到一名回乡建设家乡的耕耘者,从一名帮助他人度过困难的好人到带领全村走向富裕的强人,从一名植树造林的绿化者到一名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成功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从小我就受过苦,总想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摆脱贫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领群众一起发家致富”。对于李连和来说,这就是他的初心和使命。

今天,在李连和的带领下,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金窝窝”,村民们迈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而这背后的辛酸与艰难,又有几人知呢?

迈出人生第一步

李连和家住高庙镇卯寨沟新庄村,自幼家境贫寒。1977年高中毕业后的李连和回乡务农,莳弄家里庄稼的同时,一有时间就找饭馆打工挣钱。

那时候家境不好,又正值年轻力壮饭量大,经常吃不饱肚子,因此在饭馆打工的时候,只要见到客人有吃剩下的还能勉强充饥的食物时,李连和一定不会在意那是别人吃剩下的,只会当做一顿“美餐”立马解决。

饭馆打工的一天,李连和听到几个正在吃饭的年轻人谈论去外地务工的事情,正在一旁倒水的他听得入了迷,心已经在外面的世界了,客人吃饱喝足离去的那一刻,他再也不能甘心在这小饭馆做一辈子跑堂,他鼓起勇气扔下抹布立马追了出去,语气低沉地问道:“哥,能不能也带上我和你们一起去外面挣钱,我不想在这个小饭馆干一辈子,你们看我身强力壮,什么苦我都能吃。”

看到李连和真诚的面孔和一副强壮的身板,那几位大哥也不好意思拒绝,当天就在路边谈妥了。

后来谈及此事,问李连和哪来的勇气时,他说:“当时的我被他们的聊天内容吸引了,仿佛在眼前出现了外面繁华、富有的景象。”

鼓足勇气,背井离乡,然而来到广西这个不毛之地的他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并非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他只看到了眼前的一片荒芜需要从头开始建设。

从一个小饭馆跑堂到现在扛起铁锹建设的工人,李连和有点不习惯,但是来自骨子里的拼劲让他迅速掌握了最基本的工作并且比别人还有干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后,他既能把工作高效完成,同时还掌握了很多技术。

转眼间到了冬休期,所有工程都停工了,李连和想着不能这么早回家给家里增加负担,也不能将自己辛勤挣得的那点钱花费在吃饭上,无处工作的他曾在街头要过饭,也在街头擦过皮鞋,只为吃上一口饭。

说起那时的岁月,李连和觉得自己不成人样,他穿的衣衫褴褛,一个袖子有一个袖子没有的破上衣,裤子也只能遮羞,满脸的泥巴和胡子交织在一起,简直像炕上铺的毛毡。

踏实、勤劳、聪明的李连和渐渐地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李连和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升到公司的小带班。李连和之前几年的积蓄和带班期间拿到的工资让他开始逐渐成为村里的“有钱人”,每逢冬季回家,李连和成了村里的小红人。

从那时候起,李连和开始带着村里踏实、肯干的年轻人外出挣钱,成了村里的包工头,偶尔,碰到自己团队的年轻人家里有困难,他也会慷慨解囊,200元或者300元,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九十年代的200元300元是一般工人近一个多月的工资。

十几年的打拼和经验积累,让李连和的人生再次迎来了转折。1986年,李连和组建了劳务公司,从一名打工者蜕变为一名“老板”,主要承包电力工程,带领乡亲们走南闯北,公司逐步发展壮大,也带富了一部分群众。

创业功成 回馈乡里

十几年在外打拼,让李连和更加懂得教育的重要性。

1997年,冬休回家的李连和听说村里的民办小学老师上课期间不在岗,经常无故给孩子们放假回家忙农活,还时不时聚在一起喝酒,这件事让他非常震惊。

李连和透过村庄贫穷落后的表象,看到了教育落后失败的本质,他当即决定一定要将这件事解决,不能再耽误咱们的下一代,过浑浑噩噩的日子。

当时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娃娃们不是去念书了,是去念馍馍的。”

于是李连和再一次鼓起勇气走进了县教育局的大门,在外的经历让他在谈到教育问题时也能对答如流,谈到如何改变时也能畅所欲言,谈及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时也能挺直腰板。

最后,和教育局的协商下,他决定自己出一部分资金,教育局解决一部分资金,共同请公办老师为本村的学生授课。

20年前的新庄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干旱沟,十年九年没坐头”、“媳妇给到新庄村,担水担到腰弯掉”,说的正是卯寨沟,也足见当时新庄村的基础设施落后。

“当时新庄村靠天吃饭,天若下雨,饮水丰足,天若持续放晴,吃水都是问题,那时候吃的水都是窖水,有时候打起的一桶水非常浑浊时不得不放入豆面或者明矾进行静置澄清。”李连和说出了当时村民吃水难的困境。

1997年,李连和看不下去乡亲们饮用这么浑浊的水,于是他又再一次找到有关部门,说是厚着脸皮也好,说是耍老赖也好,最终在他的坚持下,卯寨沟饮水项目才有了一些眉目,他也拿出了一部分资金用于村里的饮水项目。

1997年,村里的王国秀家里盖房,就在浇筑圈梁的时候少了几袋水泥,王国秀一家人也没办法了,眼看着之前的混凝土都凝固了,在浇筑不上就很有可能造成梁的断层,于是李连和立马把家中积存的几袋水泥送到了王国秀家里,顺利的完成了圈梁的浇筑。

2007年,高庙镇东村的党支部书记找到李连和,说东村的一个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由于家里没钱不得不辍学,想请李连和赞助一些,帮孩子顺利入学,那时候考上大学非常不易,李连和一听后立马和东村书记一起去了孩子家里,并亲手把自己随身带的几千块钱塞到了孩子手里,现在那位孩子大学毕业后在格尔木市工作。

2011年,在外闯荡的李连和回到了家乡,放下身段,不再是老板,不再是有钱人,而是一名实打实的创业者,不过这次是在家乡创业。

李连和先后尝试了养殖业,但都觉得无法做出效益,于是他又在村里开起了砖厂,开砖厂期间带动着村民挣了一些钱,也为村委周边的一些劳动力提供了就近的就业机会。

2012年村民李贵生家的房子快要倒塌了,李连和得知后就劝李贵生修建新房子,李贵生家有没有那么多钱,所以非常不情愿,说宁愿在破房子里住,李连和当即就答应在自己的砖厂免费给他拉价值两万元的红砖作为建材,后来李贵生才放下心里的负担,同意建房了。

后来,李连和的砖厂虽然有一定的效益,也能带动一部分人挣钱,但是对村庄的污染特别大,同时依靠砖厂带动全村致富不太现实,所以他索性就关了砖厂,开始琢磨怎么给家乡留下一笔可持续发展的财富。

绿化荒山 荫遮后代

2013年,李连和通过电视看到两会期间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主题,同年他又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既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的话后,让他思绪万千,又想起了父亲常常谈起的绿化荒山、荫遮后代的夙愿。

李连和第二天就决定自己出钱、自己出力要好好绿化一下周边的荒山,那一刻他想到了只有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变好了,自己家乡的荒山荒坡变绿了才是留给后代最大的财富,才是新庄村持续发展的源泉。

2013年开始,李连和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带领群众绿化卯寨沟东西两面的荒山荒坡约133公顷,每年春秋季节,他雇用本村和周边村庄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上山植树,并积极鼓励群众义务植树、阻止毁坏树木的行为。

6年来,他把植树当成自己的事业和责任,年复一年、一季又一季的造林、守绿、护绿,经过不懈奋斗,昔日光秃秃的大山终于披上了绿装,今天,站在山岭的观景台上远远望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笔挺的立在新庄村对面的山上。

“大”善之余,“小”善不断。荒山荒坡的绿化花费了李连和很多的积蓄,但他却给家乡留下了一片“金山”,这种大善是一种为后代子孙造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行大善之余,他也不忘帮助乡亲们度过困难。

2014年12月,扎门村王树林家意外着火,导致土木结构的主房,旁边的草房,停在门口的三轮车都烧完了,就连给老人准备的棺材也烧了,李连和得知此事后将准备好的2万元钱塞给了王树林,还嘱咐他:一方面这点钱用于最近的日常生活,一方面用于日后房屋修缮。

2018年9月,新庄村王进红的母亲和儿子去自家农田收庄稼,归来的途中不小心从农用车上摔下,由于其母亲年龄较大,经抢救无效后不幸去世,王进红一人带孩子,家庭状况不太好,李连和听到此事后拿出准备的7000元钱给了王进红,次年王进红的孩子考上大学后,李连和借着表示祝贺之意又将4000元钱送到了孩子手里。

打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2015年开始,李连和开始慢慢琢磨新庄村的发展出路,经过他对农业、养殖业、低端生产业的观察和尝试,他觉得新庄村不适合往这些方向发展。

他每天都为整村的发展出路而沉思,直到一周后他在随车的调频电台上听到青海独特的地貌和环境很适合发展旅游业。这使他又想到了自己这几年在山上种的树大部分已经成活,并且已经渐渐有了绿意,很适合开发旅游,于是他立即爬上山头看了一下整村的地理位置,土地使用情况和发展旅游业的空间如何。

那天之后,李连和仿佛找到了许多年前在外闯荡时年轻的自己,终于又找到了可以在自己家乡干一番事业的方向,不久他着手修建了现在新庄村最核心的“和园”,刚开始大家对卯寨的知晓不高,来的游客也不多,但是在和游客闲聊之余,他听出城里人假日无处休闲、放松,于是看到了这里面的机会。

2017年适逢村里换届选举时,李连和在村里的威信和多年来对乡亲们的帮扶,他以高票当选为新庄村党支部书记。

身份的变化也让他的想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开始的帮扶个别人,到带领全村父老乡亲致富的蜕变。这一年,他通过吸收村里的贫困户,无业的乡亲在“和园”就业,带动了一部分群众在自家门口增加了收入。

2017年10月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李连和敏锐的嗅出这才是适合新庄村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仔细研究和乡镇领导的探讨后,他决定率先在卯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3月,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李连和成立了卯寨景区党总支部,辖新庄村党支部、扎门村党支部、老庄村党支部,并当选为卯寨景区党总支部书记。

起初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度还不够,对李连和带动三村村民致富的信心还不足,于是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让群众知晓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来什么,能够如何致富,能够如何让卯寨这个穷山沟变成金窝窝,他还先后几次带着党总支部的党员、村里的群众、卯寨的年轻人去省内外考察学习,吸收先进做法和经验,此举让三村的党员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

由点及面,初步带领三村乡亲发展致富,实现最初的心愿。如今的卯寨景区已经发展成为全省范围内知名的旅游景点,而且一天一个样,越来越好。

今年4月份,前一天晚上李连和才说要把原来的恐龙园迁移到花田二期的旁边,第二天早上花田中搬移下来的恐龙模型已安装完成,正因为有了李连和的实干,才有了卯寨的今日。

卯寨景区的发展带动增加了周边村民的收入,新庄村、扎门村、老庄村、东村周边村民在卯寨就业务工的人数已突破300人,每人每月可实现3000元左右的收入,还有一部分通过买卖自己的无公害农产品或者自己开铺子增加收入,这里面既有几个村的建档立卡户、困难群众,也有健壮的青年,外出归来的年轻人,他们不再需要李连和的直接救济帮扶,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解决困难,同时也能够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加滋润。

这让其它很多村的村民羡慕不已,李连和也初步实现了带领全村乡亲致富的愿望。新庄村村民李积全说:“发展旅游以后,游客就多,我们种植的西红柿、辣椒、洋芋、樱桃、核桃等卖得也好,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本报记者 张多钧)

(责编:刘尤罕、王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