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官方网站

【“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谱系】

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历久弥新

2019年10月28日08:55 来源:光明日报

 1928年5月初至6月底,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刘志丹、唐澍、许权中、谢子长等共产党人组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渭华起义。这次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党在中国北方地区领导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掀起了西北地区的革命高潮。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它积累了开展革命斗争的宝贵经验教训,培养了一批党的优秀干部,对西北地区后来革命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创建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渭华起义“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用血与火凝铸起来的,与“红船精神”一脉相传,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都是我们党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永恒精神密码。

1.坚定信念是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的灵魂

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在渭华起义中,革命先辈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决定,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渭华起义是革命的大熔炉,经过血与火的锻炼和考验,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革命骨干。渭华起义的参与者在起义失败后,没有灰心丧气,也未曾动摇后退,而是方向更明、志向更坚。为国为民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激励着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一往无前地继续革命,百折不挠地创建了渭北、陕北、陕甘边以及西北革命根据地。

91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在自身力量还非常弱小的情况下,为了人民的解放,勇敢地拿起了武器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是他们忠贞于党、忠贞于革命、忠贞于人民的坚定信念的体现,是他们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的体现。

我们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领会体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与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部署、管党治党新要求结合起来,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液、注入灵魂、化为行动。

2.听党指挥是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的核心

听党指挥一直贯穿渭华起义的全过程。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先后失败后,革命转入低潮。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北革命力量还比较弱小的情况下,坚决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决定在党的力量强大、群众基础较好的渭华地区发动起义。1928年3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成立渭华起义的领导机关——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简称陕东特委),陕东特委领导渭华地区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英勇顽强的殊死搏斗,彰显了陕西党组织和人民的革命性,是坚决执行中央决定、把中央的决定落到实处的有力反映,也是陕西党组织讲政治,注重政治建设结出的硕果。

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渭华起义才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火种,为创建渭北、陕北、陕甘边以及西北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才确保中共中央的指示能迅速而有力地传达和深入到普通贫苦群众之中,才使得渭华起义形成了迅速扩展之势;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渭华起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后来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起到巨大政治推动作用。

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自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必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锻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过硬队伍。必须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依托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

3.不怕牺牲是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的特征

渭华起义死伤惨重,大量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牺牲。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被敌人重重包围,坚贞不屈,壮烈牺牲。他牺牲后,敌人将他的头颅残忍割下,悬挂在洛南县西城门楼上示众。西北工农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廉益民、军党委书记吴浩然,陕东赤卫队副队长薛自爽、中队长徐汉儒等为革命英勇捐躯。渭华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起义地区的人民进行残酷镇压。凡是起义波及的地方,反动当局都设立“清乡团”,实行反动“连坐法”。土豪劣绅疯狂进行阶级报复,反攻倒算,恣意杀人放火。几百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赤卫队、少先队员和革命农民、学生惨遭杀害。有的父子、兄弟同时遇难,有的全家被杀。渭华原上一片火海,血流成河。

在渭华起义中,众多革命先辈远离自己的亲人,告别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穷乡僻壤的渭华半山区,和广大贫苦农民一起,奋不顾身,英勇战斗。渭华起义中相继有300多名共产党员、革命军战士、赤卫队员和人民群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革命先辈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更加牢固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焦点问题,敢于担当,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接“烫手山芋”、啃“硬骨头”,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高度聚焦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退役军人等民生实事,深入开展调研,疏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堵点和痛点,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矢志奋斗是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的品质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下,轰轰烈烈的渭华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有力地锤炼和考验了一批党的优秀干部的意志力,他们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激发了矢志奋斗的革命意志,带着革命的火种回到陕北继续斗争。

渭华起义发生在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独立领导土地革命初期,没有成熟的革命经验可资借鉴。革命先辈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斗争实际,勇于进行实践和探索,闯出了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武装的新路,在西北地区开创了我们党革命斗争史上的多个第一。

渭华起义是革命的试验田,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创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渭华起义失败后,起义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将革命火种引向陕北,和习仲勋同志一道经过1928年至1935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成功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成为土地革命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进而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为党中央把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大本营驻扎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渭华起义启示我们在新时代要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担当,抢抓发展机遇,敢想敢为、敢闯敢试。

91年过去了,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依旧绽放出历久弥新的光彩。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勇敢开创、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发展,时至今日,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启发意义。也正如习仲勋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霍文军,系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委书记)

(责编:段晨茜、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