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竞风流赓续为国守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刻把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要从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中学习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而言,要在学校近百年的红色激流中“点亮”哈工大人的初心和使命,把主题教育引向深入,凝聚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
近百年峥嵘史,孕育了赤诚初心
近百年的红色激流,孕育了赤诚初心,打下了不变底色,积蓄了新时代爱国奋斗的磅礴力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中诞生。早在1925年,哈工大就有两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哈工大单独成立了党团支部。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工大成立了学生党支部。17名烈士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生命。
1950年6月7日,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仅用十年时间就从一所地方性的小型大学变成了一所新型的多科性的社会主义工业大学,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58年按照党中央指示开启由民转军之路,赢得了新中国“红色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学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对国家的贡献指数大幅跃升。
小卫星、星地激光链路通信、新体制雷达、空间机械手等一大批强国重器在哈工大诞生,当代知识分子楷模马祖光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享誉全国,学生紫丁香卫星团队、深圳校区仿生扑翼机器人、万洲焊接、乐聚智能持续走红,到航天去、到国防去、到基层去成为更多优秀毕业生的青春选择,多项教育教学、学科建设指标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之路,铸就了一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百年奋斗史。
为“成就国家和民族希望”接力奋斗
每一次选择、每一次突破、每一次飞跃,都是对初心和使命的再拷问、再淬炼。
新中国成立之初,来自祖国各地的800多位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年轻教师齐聚哈工大,承担起了主要教学、科研任务,他们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艰苦创业,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被誉为哈工大“八百壮士”。毕生奉献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就是哈工大人的初心使命,这一初心使命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哈工大“八百壮士”。
1958年,邓小平同志来校视察时指示,哈工大要“关心国家命运,高等学校要成为突破科学技术的基石”,由此开启了哈工大始终与祖国航天国防事业同频共振的办学之路,形成了“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科学研究优势。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就是哈工大人的初心使命,6年有7项航天国防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学校调研,他勉励同学们认真读书、敏于求知、打牢知识基础,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责任,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十年来,学校牢记嘱托,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完善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筑起了“东北人才小高地”。“成就国家和民族希望”就是哈工大人的初心使命,延续了英雄辈出、先进涌流的“哈工大现象”。
时代在变,初心使命的内涵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这样的初心使命,支撑哈工大走向辉煌、走向未来。
把嘱托化为行动,答好新时代哈工大答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赶考”。
我们要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大契机,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好四项重点举措,以扎实成效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
我们要发扬“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和“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育人优势,弘扬“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科学研究优势,全面激活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内生动力。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坚实行动,将哈工大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世界顶尖大学,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