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官方网站

【扎扎实实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典型风采】

小香菇撑起致富梦——记山西省交口县双池镇枣林村党支部书记张拉生

2019年12月02日15:44

仲冬时节,吕梁山上寒意浓,见到张拉生时他正在香菇保温棚里指导村民们制作菌棒。“冬季是香菇生产的淡季,趁着冬闲我们制作好明年要出菌的菌棒”,看着一个个菌棒,这个年近60岁的吕梁汉子,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张拉生是交口县土生土长的农民,凭着一股子韧劲和拼劲,用了10年时间,他带领交口县双池镇枣林村的父老乡亲种植食用菌,靠着香菇发了家、致了富,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香菇书记”。

执着,门外汉成了土专家

从2008年开始,张拉生先后带领村民搞设施蔬菜、设施甜瓜,到2014年,村民的收入翻了番,生活问题不愁了,可是张拉生却又突然决定要将原有产业推翻,转而搞食用菌香菇种植,村民们炸开了锅。

“现在日子过得好好的,干嘛要再折腾?”“投资了能否挣钱?香菇会不会水土不服种不出来?即便能顺利长出来,又是否能卖得出去?”……

面对村民的疑虑,张拉生态度坚决,2014年3月初,他带着技术员扎进了实验室,一呆就是8个月。

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很多技术员都吃不消。于是,张拉生自己穿上白大褂,边学边干。经常是白天外出调研学习,晚上回来通宵做实验。6个月后,张拉生终于研制出了高品质的液体菌种。“实际应用的时候,出现了大面积的感染,香菇长不出来,只能把20万根菌棒全部扔掉,光成本就损失60万元。”万里长城只剩一步之遥,放弃意味着之前的努力付之一炬,可继续实验也许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张拉生有些犹豫。“我确实想过放弃,但是冷静了大概一周之后,我又振作起来了。我想我要是放弃了,那村民们投资的钱不就更没着落了,所以我一定要往下走。”他说。

111次实验,111次失败,整整8个月,张拉生终于打赢了这一场硬仗。如今的张拉生,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土专家”,每周都会定期组织群众开展香菇种植技术培训。同时,为村民们搭建起了产销一体化平台,坚持统一建造日光温室、统一提供种苗菌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以降低菇农们的生产风险。

梦想,让更多群众富起来

作为枣林村党支部书记,张拉生紧密结合村里的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和交口县双轩菇菜种苗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抓典型、拓项目、夯举措,在充分调查研究、产业论证的基础上,自筹资金400余万元,建立了“双池镇枣林村食用菌脱贫攻坚园区”,启动了“十里香菇长廊工程”。

以枣林沿河两岸十里地域为基地,以双轩菇菜种苗有限公司为支撑,以“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为模式,以镇、村、组三级干部带动菇农为建设主力军,总投资1500万元,规划“廊”区纵向长5公里、横向宽300米,新建菇棚300余栋,种植香菇、平菇等菇类300余万棒,年产量达750万斤,实现年产值3750余万元,菇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上。

“园区+长廊”实现了对全镇80户19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带动全覆盖,每年每人保底增收1000元,得到了贫困群众的支持认可。2018年,在全覆盖带动本镇贫困户的同时,张拉生主动揽责,承担起康城镇200余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带动任务,免费提供平菇菌棒30万棒,并提供大棚建设、平菇种植等技术服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最大限度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我们要把‘十里香菇长廊’打造成交口县规模最大、科技含量高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为乡村振兴蹚出一条新路子。”张拉生动情地对记者说。(本报记者 王少科 本报通讯员 王永和)

来源:山西日报

(责编:段晨茜、乔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