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官方网站

北京市打造最美思政课堂 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0年01月09日09:42 来源:北京日报

当新年的曙光,照亮大地,《我的祖国》的熟悉旋律,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首都高校的校园中响起,年轻的学生,年迈的教授,祖国各地的校友,同唱新年第一支歌,祝福祖国。

过去的一年中,同样的歌声,曾多次响起。这不仅仅只是合唱,只是快闪,更是一堂堂别致的“思政课”,年轻人用歌声向祖国告白,用歌声重温初心,用歌声宣誓奋斗。

歌以言志,只是北京高校思政课堂诸多创新中的一个。首都高校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契机,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用一次次创新尝试,将立德树人融入育人全过程,努力在学生们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盛典记忆”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盛大的阅兵式,精彩的群众游行,令人惊艳。每一位参与其中的首都高校师生,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盛典记忆”,这一份份“记忆”不仅写入了青春日记,还变成了一份份生动的“教案”。

挥汗如雨的训练场,就是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国庆游行“体育强国”方阵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踩着轮滑,合着节拍,滑出青春的靓色。娴熟表演的背后,是一次次跌倒再爬起来的刻苦训练,奋斗、坚持写进了年轻人的心中。“大家用脚步丈量长安街的同时,也用青春书写着梦想,书写着对祖国的热爱。”该校有关负责人说。

“这片热土上,无数微小的个体五千年来苦难抗争、辉煌奋斗的血泪汗水,此刻仿佛都在我们身体里流淌,跟随我们每个个体,融汇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共同开启和见证这一历史瞬间。”清华大学博士生韩旭是群众游行“伟大复兴”方阵成员,这份经历让他深感重任在肩。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师生参与国庆游行的难忘瞬间制成了展览,与全校师生分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师生的国庆记忆汇聚成“初心日记”,成为光辉校史的一部分,入藏校史馆……

盛典之后,参与服务保障国庆活动任务的首都52所高校师生组成30个宣讲团,奔赴全国各地,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在全国百余所高校开讲。

“一课一案”绘就最美的思政课

穿上戏服,舞起水袖,唱起京剧《穆桂英挂帅》……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晶边表演,边解说唱段背后的爱国故事。

北京师范大学教八楼4层,博士生导师熊晓琳点开幻灯片,一首首歌曲响起——《北方吹来十月的风》讲述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就义歌》展现着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气概,《冷的铁锁热的血》歌颂长征,《我的要求不算高》唱着普通人的奋斗和梦想。

北京联合大学专业课《旅游营销策划》的课堂上,讲起了“北京中轴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计算机专业课中,则讲述国产CPU的奋斗和成长……

“思政课原来也可以这样有意思”“思政课真的很过瘾”……在大学生的眼中,思政课变得生动美丽起来。

不仅如此,高校思政课程,正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同向同行。

目前,本市正加紧研究制定《北京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将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工程,推进学校依据课程特点分门类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一课一案”打造教书育人“最美课堂”。

“学以致用”建设开放的思政课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课程渠道,在张泉村、劲松街道和潘家园松榆西里社区设立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脉搏和时事热点问题,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外打造“心之约”工程,设立“午间食刻交流”“梧桐奖章”“我与校领导有个约定”“同读一本书·读书面对面”“青年成长导师”等多种交流渠道,将其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

华北电力大学则在天通苑北街道成立教学实践基地,组织百名师生进入回天地区百个社区,针对社区党建、幼儿教育、养老、物业、社区治理、社区法治开展实践,助力“回天地区”建设。

首都高校的思政课正在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校园扩展至社会。本市还计划在“12345”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城市副中心等地,建设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课堂,帮助年轻的学生们“学以致用”,将课堂上的领悟,投入建设北京的实践之中。(本报记者 任敏)

(责编:王静、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