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山西: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最近几天,山西朔州桑干河上游水域数百只白天鹅在此栖息,悠然自得地觅食、嬉戏。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每年初春时节都会有成群的白天鹅出现在山西各地。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9年12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降尘监测结果。其中,太原市降尘量比2018年同期下降79.5%,降幅排名第一。
近年来,山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青蓝”成为山西的亮丽名片,汾河入黄口庙前村断面退出劣五类水质,汾河谷地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2019年7月1日至10月15日,山西省开展了为期三个半月的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和生态环境系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紧紧围绕10个方面重点内容,上下联动、整体作战、铁腕扫污,打了一场坚决、干净、彻底的生态环境执法攻坚战,真刀真枪地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典型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累计督办5363个问题,整改完成5294个,“清零率”达98.71%,基本实现了“清零”目标,获得全省人民点赞。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潘贤掌表示,这次“百日清零”行动之所以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始终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坚决同环境违法行为作斗争,露头就打、不停地打,让环境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如何持续巩固山西的蓝天白云成果?山西是资源能源大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用地结构不合理的结构性污染矛盾十分突出,只有解决好结构性污染问题,才能迎来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崭新的春天。
潘贤掌说,向结构开刀,以超常规的力度举措倒逼转型发展,是彻底改善山西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出路。
今年1月,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
对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优先享用重污染企业通过提升改造、污染治理腾出的排污权;2020年10月底前,县(市、区)建成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100%,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覆盖率力争达60%以上;对于取得环保“领跑者”称号的企业,免予执行应急、错峰等管控措施20条,倒逼传统产业升级,见筋见骨地推动山西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取得实质性突破。
作为今年向结构开刀的“第一站”,近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高起点谋划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工作。太原市将通过淘汰关停装备水平低、污染控制水平差的低效焦化产能,减量置换整合至清徐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焦化产业基地,实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山西弘扬和传承“右玉精神”,持续不断抓造林绿化,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这两场战役,每年营造林都在400万亩以上。特别是2019年大力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完成营造林521万亩。今年,山西还将完成400万亩营造林和52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实现56个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以及完成汾河中游13.5公里生态保护与修复先行示范段项目等。通过山水林田湖的系统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生态资源透支问题,解决流域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流域之病”。
(本报记者 杨珏)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