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官方网站

只留清气满乾坤——追记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纪委书记向卫煌(下)

2020年04月10日14:51 来源:湖南日报

 1996年,双峰县杏子铺镇一个朴素的农村小伙跳出农门,成为乡镇干部。走上岗位前,作为共产党员的父亲反复叮嘱他:“做诚实人、干诚实事,切勿辜负党和人民。”

1999年12月,这位年轻人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一刻,他面对党旗许下铿锵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一晃20多年,当年的毛头小伙成了中年汉子,当年的初心依然火热:扎根基层,恪尽职守、一心为民。

他,就是双峰县荷叶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向卫煌。3月22日,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56天的向卫煌,因过度劳累,突发甲亢性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

病床边,向卫煌3岁的小女儿还在懵懂地喊着:“爸爸,别睡觉,陪灵灵玩。”

双峰县纪委监委干部及荷叶镇向卫煌生前同事,抑制不住泪水,泣不成声。当地干部群众自发来到他家,为这位年仅43岁的好干部送行。

“我参与的工作,终身负责”

“我是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责任。”这是向卫煌的一句口头禅。他扎根基层24年,始终言行一致,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向卫煌先后在双峰县杏子铺镇、井字镇工作,今年1月任荷叶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他在工作历程中,总是与群众贴得最近。

2014年,向卫煌担任井字镇政协工委副主任,分管教育、卫生等工作。时值花桥学校扩建,需向农户征地4.5亩,这个任务落到了向卫煌肩上。

村里人多地少,村民担心自家的地征走了,又分不到新地,不愿意征。向卫煌挨家挨户做工作:“乡亲们,学校扩建是好事,以后各家小孩读书也方便,我们不为自己着想,总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土地问题,他提出对村集体土地进行调整,并帮助完成通组公路硬化,不让群众受损失。

随后20余天,向卫煌拿着卷尺,一寸一寸丈量土地,以最公正的方式,完成土地调整;积极筹措资金,对500余米毛坯路进行硬化,实现家家户户门口通水泥路,还支持村里完成了10余亩水塘清淤。

花桥学校扩建项目启动,昔日破旧小楼被漂亮的新教学楼所取代,不仅面积扩大了一半,还建起了标准化操场和跑道。乡村学校摇身一变,成了镇里的“明星学校”。

扩建完成,村民仍有顾虑,担心领导“拍拍屁股走人”,不管后续事宜。“大家放心,我参与的工作,终身负责。一旦有问题,大家随时找我。”向卫煌的话掷地有声。

坚持群众观点,从不推卸责任。凭着这份担当,2015年以来,向卫煌多渠道、多方面争取教育资金近2000万元,先后完成了井字镇同乐、万里等8所学校的建设、改造,井字镇教育扶贫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我们当干部的,饱汉要知饿汉饥”

“对困难群众来讲,任何关系生活的问题都是大事。我们当干部的,饱汉要知饿汉饥。”在脱贫攻坚战中,向卫煌始终把群众所需所盼记在心头。

2017年,向卫煌任井字镇铜梁村联村工作组副组长,负责“四类人员”精准复核工作。那段时间,向卫煌每天走村入户,有时白天找不到村民,就利用晚上时间走访,将全村农户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比对。

一些村民对复核不理解,担心村干部优亲厚友。向卫煌便从村干部亲属“开刀”,最终清理出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55户200余人。由于干部办事公正、严谨,铜梁村没有发生因“四类人员”排查而引发的信访问题。

2018年,向卫煌联系井字镇黄巢村脱贫攻坚工作,与该村贫困户赵雨林结对帮扶。赵雨林受过伤,干不了重活,向卫煌便常到他家,帮忙干粗活,并为他的儿子介绍工作。

“向书记逢年过节,都要先到我家来,比回家还勤快。”赵雨林家中,仍保留着向卫煌送来的礼品包装盒。赵雨林说:“都说‘新官不理旧账’,今年向书记去了荷叶镇,年前还托村主任给我捎来400元钱。”

与向卫煌共事多年,听闻他去世的噩耗,井字镇党委书记赵向阳潸然泪下:“他这个人坚持原则,敢做敢为、实事求是。组织部门将他调到荷叶镇任职,我们都很不舍。”

1月10日,向卫煌担任荷叶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负责两头塘村联村工作。

受疫情影响,贫困村民毛乔坡无法外出打工。3月9日,向卫煌特意来到他家,了解他的就业意向后,推荐他到双峰经开区兴昂鞋厂做保安,月工资3000多元。不曾想仅过10多天,便传来向卫煌去世的噩耗,毛乔坡伤心不已:“向书记为人实在,肯帮忙,是个好干部。没想到,他的恩情我还来不及还,他就牺牲在一线……”

“公是公、私是私,吃饭的钱必须交”

干净,是向卫煌扎根基层24年的一个特点。

在杏子铺镇,环顾向卫煌的房屋,水泥墙面有些泛黄,里面见不到一件新家具、新电器,门窗上的油漆片片脱落。而周边的农户,一栋栋时髦的小别墅分外惹眼。

担任镇领导多年,又分管重要工作,不少“朋友”上门求“帮忙”,向卫煌一律婉拒。因工作需要,井字镇中心学校校长曾立军常与向卫煌一起,外出联系对接工作。他说:“卫煌是我的良师益友,他重感情,更讲原则。不管谁请他帮忙,一律按程序走,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今年春节,向卫煌在两头塘村驻点,协助防疫。村里安排他在村民葛建坤家吃饭。葛建坤要他“莫付钱了”,向卫煌却回答:“公是公、私是私,吃饭的钱必须交。”当即按标准把钱付了。

“这几年,他的衣服从不买当季的,都是等打折后买最便宜的。一年也添置不了一两套。”同村人、同事向海淇对向卫煌非常了解,“他很朴实,工作很务实。”

“他不讲究吃、不讲究穿,一心就是搞工作,自己病了都不知道去治。”妻子朱金玉含着眼泪说,“每天不是加班就是值班,工作忙起来常常一两个月不回家。他总说自己是纪委书记,要带头。我们理解他,但更心疼他。”

听说儿子因公牺牲,向卫煌的父亲晕厥了,被送到医院抢救。醒来后,他偷偷把医药费结了。他对家人说:“大家对我们很好,我们不能给组织上添麻烦,否则就是给卫煌脸上抹黑。”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向卫煌扎根基层24年,与“贫穷”较劲最久,自己却因穿着朴素、生活低调,被人调侃为“农民领导”。向卫煌满不在乎,他最愿看到的是,干净宽敞的校舍、脱贫群众的笑脸、欣欣向荣的产业……

对他而言,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湖南日报记者 周俊 见习记者 曾玉玺 通讯员 黄首记 胡锡德)

(责编:段晨茜、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