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紅色文物”有話說系列之三

元帥的勛章、老紅軍的皮襖……它們有話說

2019年08月19日08: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后強調,96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同時,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在全國各地的紅色紀念館內,幾乎每件文物都映照著我們黨的初心。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及人文精神,讓更多人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應該是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特別推出“‘紅色文物’有話說”系列策劃,帶領廣大黨員干部一起探尋紅色文物背后的初心故事。

今天我們推出第三期。

第一期:周恩來的帽子 綁著繡球的草鞋……這些“紅色文物”有話說

第二期:一根粉條、血染的黨証……聆聽這些文物背后的初心故事


找黨找到德國去

授予朱德的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任佳暉 攝)

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國家博物館陳列的勛章彪炳著朱德的赫赫功績,然而,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的入黨經歷可謂一波三折——

1886年,朱德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一個貧苦佃農家庭。此時,中國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苦難。在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朱德立下了“祖國安危人有責,沖天壯志付飛鵬”的遠大志向,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1908年春,受了兩年新式學堂教育的朱德,回儀隴縣立高等小學堂任教。但舊勢力的壓迫讓朱德意識到“教書不是一條生路”,於是他下定決心投筆從戎。

1909年,朱德遠赴昆明雲南陸軍講武堂求學。他接受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加入同盟會,積極投身辛亥革命,並參加了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成為滇軍名將。然而,辛亥革命和護國戰爭的勝利,並沒有能使中國擺脫黑暗。朱德認識到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無法解決中華民族出路問題,不能救中國。

真正使朱德的思想發生重大轉折的,是五四運動。朱德從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書刊中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思潮,其中介紹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1922年3月,朱德離開雲南,尋找救國救民真理。

5月,朱德應原川軍總司令劉湘和川軍第二軍軍長楊森之邀,抵達重慶。楊森以師長之位留朱德共事,被朱德婉言謝絕。

6月,朱德乘船抵達上海。他閱讀了朋友送來的書報雜志,了解了“有關新的工人運動和領導運動的共產黨的消息”,產生了要與中國共產黨取得聯系並加入這一組織的願望。在上海,朱德沒有找到共產黨,於是決定去北京繼續尋找。

7月,朱德抵達北京,但令人失望的是,他在北京也沒有找到共產黨的負責人。不久,他得知陳獨秀在上海,便啟程返回上海。在上海,朱德拜見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陳獨秀,但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並沒有實現,隻能按計劃去往歐洲。

10月,朱德抵達巴黎。他聽說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中已經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旅法組織,其主要組織者周恩來住在德國柏林,便立即趕赴柏林,找到了周恩來的住所。

朱德端端正正地站在比他年輕十歲的周恩來面前,向他說明自己的身份和經歷,並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柏林的黨組織。周恩來微笑著說,可以幫他找到住的地方,替他辦理加入黨在柏林的支部的手續,在入黨申請書寄往中國而尚未批准之前,暫作候補黨員。

11月,經中共旅歐組織負責人張申府、周恩來介紹,朱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朱德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為黨和人民事業而奮斗的偉大道路。

“我們紀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學習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朱德同志經歷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從切身體驗中認識到,舊的道路走不通了,隻有馬克思主義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真理。”2016年11月29日,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如是說。

(資料來源:學習時報)

(責編:任佳暉、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