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官方網站

“紅色文物”有話說系列之七

搖籃、竹竿、修理工具……它們緣何成為文物?【2】

2019年09月05日09: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刻著88個地名的竹竿

支前民工唐和恩的小竹竿(圖片來源:淮海戰役紀念館網站)

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裡,有一根被評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的小竹竿。竹竿來自特等支前功臣唐和恩。

唐和恩是山東省萊陽縣西陡山村的農民。1948年深秋時節,淮海大地的大戰一觸即發之時,唐和恩剛剛迎來土改后的第一個大豐收。

一天,正忙著收庄稼的唐和恩,聽說村裡要組織民工給淮海戰役前線運送軍糧,二話沒說,撂下手裡的鐮刀就直奔村委會請戰。一開始,村支書沒同意:“你去年才剛支援過南麻戰役,這次就免了。”可唐和恩不樂意:“難道支前參戰還論次數?”幾番軟磨硬泡,終於爭得了再次上前線的機會。

好不容易爭取到支前機會的唐和恩,被編入了萊東縣陶漳區運輸隊,因為有過運糧經驗,他被任命為運輸隊第四小隊隊長。

唐和恩帶領第四小隊,每人一輛小推車走向了前線。為探路方便,他隨手帶了一根一米多長的小竹竿。一路上,每走到一個地方,他就問清楚地名刻在竹竿上,想看看自己帶領的運糧小分隊共走了多少村子。沒想到,等淮海戰役結束回到家鄉時,竹竿上足足刻下了山東、河南、江蘇、安徽4省88個村鎮的名字:萊陽縣水溝頭、院上、李家庄、馬嵐……把一個個地名連起來粗粗計算,唐和恩竟然憑著自己的雙腳,推著獨輪車,跋山涉水了4000多公裡。

唐和恩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我刻下來的不是幾個地名,這是幾百萬民工在淮海戰役中踴躍支前的縮影。”

在整個淮海戰役的過程中,以山東解放區為主,加上江蘇、河南、安徽、河北四省,共出動了支前民工543萬人,使用擔架20多萬副,大小車輛88萬輛,擔子30多萬副,牲畜76萬多頭,船隻8539艘。民工就是用這些最原始的運輸工具,向前線運送了自己生產的糧食2.15億公斤,彈藥730萬公斤,油鹽77.8萬公斤,豬肉43萬公斤,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軍用物資。

2017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淮海戰役紀念館參觀,他深有感觸地說,革命勝利來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一大批將帥之才和戰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獻。淮海戰役就是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我們要好好回報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資料來源:淮海戰役紀念館網站、北京日報)

(責編:任佳暉、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