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物”有話說系列之九
海螺號、照相機、吉普車……它們見証歷史
【編者按】“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后強調,96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同時,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在全國各地的紅色紀念館內,幾乎每件文物都映照著我們黨的初心。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及人文精神,讓更多人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應該是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特別推出“‘紅色文物’有話說”系列策劃,帶領廣大黨員干部一起探尋紅色文物背后的初心故事。
今天我們推出第九期。
第一期:周恩來的帽子 綁著繡球的草鞋……這些“紅色文物”有話說
第六期:寫滿文字的包袱布 上了鎖的鋼紙箱……這些文物背后的秘密
第八期:周總理的“小汽車” 帶著槍眼的行軍鍋……它們背后故事多
紅五軍戰士珍藏的海螺號
西路軍戰士符澤攀珍藏的海螺號(圖片來源:中共黨史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這把海螺號長35厘米,高15厘米,顏色為紅白相間,是紅五軍戰士符澤攀珍藏的。它蘊藏著他對戰友的殷殷深情。
符澤攀,1908年出生於四川省宣漢縣黃石鄉符家嘴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拾柴放牲口,勤勞朴實。1932年8月的一天,經組織多次考驗,25歲的符澤攀被批准參加了地下黨組織領導的農民赤衛軍。
參加革命后,這個一向沉默寡言的青年,在地下黨組織的教育下,跑交通,送密信,運糧款,傳情報,以極大的熱忱投身革命斗爭。經黨組織的多次考驗,1933年4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發動了儀南、營渠、宣達三大戰役,解放了宣漢縣。符澤攀被任命為宣漢縣第六區宣傳科長,全身心地投入了發動群眾,組建政權,禁毒禁煙,打擊土匪等工作。10月,川東游擊隊和梁達地區農民赤衛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軍長王維舟,政委楊克明,符澤攀正式成為一名工農紅軍戰士,並奉命在軍政治學校學習一年,於1934年10月擔任三十三軍二九七團一營三連連指導員。他,一個貧苦老實的農民,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戰士。
1936年10月9日,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勝利會師。在此期間,符澤攀和他的連隊在董振堂軍長的率領下,攻青川、平武,佔寶興、天全,打雅安,奪丹巴,過阿壩,搶班佑,強取臘子口,三過雪山草地,浴血奮戰。會寧會師后,符澤攀隨部隊西渡黃河,后被編入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在山丹縣與敵激戰中,符澤攀不幸中彈負傷,被轉送隨軍醫院治療,后轉沙河總部醫院。1937年元月底,部隊組織沙河突圍,結果醫院遭敵攻擊,人員被打散,符澤攀突圍后隱蔽在高台北山煤礦。在挖煤工人的掩護下,符澤攀一面挖煤,一面治傷。生活本就很艱辛了,但更使他痛心的是從此與黨組織和部隊失去了聯系。他用挖煤掙下的一點錢作資本,辦了些布匹日用雜貨,在高台黑泉一帶,走鄉串戶當了貨郎。1940年在羊達子成家落了戶。
日也盼,月也盼,盼年盼月,終於盼來了這一天。1949年9月23日,高台解放了。10月的一天,符澤攀和流落在高台的20多名紅軍老戰士,被解放軍七師師長張開基請到高台縣城座談,符澤攀激動得熱淚盈眶,喜不自禁。見到久別的老首長老戰友,他格外激動,當即提出了繼續革命的迫切要求。部隊首長對這批幸存的革命同志視若珍寶,立即決定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后來他先后在高台縣任區公所公安助理員、民兵自衛隊隊長、定平鄉鄉長、公安特派員等職。1957年回鄉務農。
為紀念在高台浴血奮戰犧牲的紅軍先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1957年在高台縣就東郊修建了烈士陵園。陵園烈士公墓,埋葬著高台血戰中犧牲的部分紅五軍烈士遺骨。1965年,符澤攀受組織委托,和兩名工人來到烈士陵園工作。他們在荒灘上開墾土地,平整道路,修建住房,種植樹木,扎扎實實地開展了陵園管理工作。他還把自己一直珍藏的一把海螺號、一條毛毯被單、一件羊皮夾襖,獻給烈士陵園。正如他自己所說:“到了烈士陵園,我也算真正歸了隊。我要長陪犧牲的戰友,與忠魂相伴,做他們的守墓人。”在陵園工作的20多年間,他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前來悼念革命先烈的領導和群眾、首長和戰士,向人們一次又一次地講述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的崢嶸歲月,追憶西路軍的悲壯征程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瞻仰者每每被感染流淚。他也把一次次的哭訴當作對死難戰友的挽歌,與長眠在此的紅軍將士至死相伴。
1986年1月12日,符澤攀逝世,享年78歲。符澤攀走了,他終於回到了他的戰友身旁,回到了他的隊伍之中。
(資料來源:中共黨史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