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官方网站

“红色文物”有话说系列之七

摇篮、竹竿、修理工具……它们缘何成为文物?

2019年09月05日09: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后强调,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在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内,几乎每件文物都映照着我们党的初心。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及人文精神,让更多人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应该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特别推出“‘红色文物’有话说”系列策划,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一起探寻红色文物背后的初心故事。

今天我们推出第七期。

第一期:周恩来的帽子 绑着绣球的草鞋……这些“红色文物”有话说

第二期:一根粉条、血染的党证……聆听这些文物背后的初心故事

第三期:元帅的勋章、老红军的皮袄……它们有话说

第四期: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 一罐结晶的食盐……它们这样说

第五期:赵一曼、江竹筠……她们最后的文字写了什么?

第六期:写满文字的包袱布 上了锁的钢纸箱……这些文物背后的秘密

革命的摇篮

苏区女医务人员用过的小摇篮(图片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收藏着一只小藤篮。长31.7厘米,宽9.5厘米,高18厘米,系藤编织而成,呈长条形,有底无盖。篮子提手底部已脱离篮筐,篮子多处断裂、虫蛀,篮底霉烂严重,已形成两个大窟窿。

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红军后方医院医务人员用来育婴的摇篮,是革命的摇篮,原本有五只。它的背后,有着一段感人的往事。

那是1934年的夏天,国民党军队眼看就要推进到中央根据地的腹地,形势严峻、战斗激烈,前线红军的伤病员大批地向设在于都县新陂乡车脑村的红军后方医院转来。当时,医院就设在村里一处宗祠的大厅,医疗条件相当差。

一天傍晚,护士二组组长宁蓝安顿好几个新进的伤病员后,又毅然接下了院长安排的特别任务——照顾婴儿,“这些都是英雄的孩子,要好好照顾他们。”

看着五个睡梦中的婴儿,最大的十个多月,最小的刚出生几天,宁蓝和同组的姐妹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护士二组共五个人,原本就承担了四五十个伤病员的护理工作,每天都要量体温、打针、上药、抢救、外出找药配药……现在,又多了几个婴儿,护士二组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为了照顾好孩子,姐妹们当起了“妈妈”。工作时总要背上孩子,忙前忙后累得直不起腰来不说,背上的孩子哭喊声不断,这让年轻的“妈妈”们心急如焚。

夜深了,医院渐渐安静下来。宁蓝做好最后一遍医护检查后,又像往常一样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刘阿婆家走去。只是这次,背上多了个孩子。村里的刘阿婆孤苦伶仃,几年前儿媳妇因难产离开了人世,前些日子又把儿子送去参加了红军。知道老人体弱多病、无依无靠,宁蓝每天安顿好伤员后都会“撑”着眼皮子,到刘阿婆家帮忙做一些家务。

“又要照顾病人,又要照顾孩子,可累着你们了,以后就别来照顾我这个老婆子了。”刘阿婆心疼地看着宁蓝:“孩子就放我这吧,我来帮着照顾。”

“阿婆,我不累,您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孩子除了我带的这个,还有四个呢。”宁蓝把刘阿婆的房间打扫干净后,又安抚她睡下。

第二天傍晚,宁蓝在医院里看见了刘阿婆。因脚踝肿起了一个大包,刘阿婆被乡亲送到医院,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五个小竹篮。原来,刘阿婆知道医院来了五个英雄的后代,一早便拄着棍子上山扯藤编篮子,不小心从半山腰跌了下来,摔伤了。

“把孩子放篮子里,躺着舒服,你们也安心。”刘阿婆呵呵地笑着:“不用管我,我老了,照顾好孩子们。”上完药后,阿婆在几个乡亲的搀扶下,拖着伤腿回了家。看着阿婆远去的背影,宁蓝的眼睛湿润了。

在乡亲的帮助下,五个篮子都用粗绳子拴着,稳稳当当地挂在病房的角落。这样,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婴儿床”。打针、上药、晃篮子……护士们在照顾伤病员的同时,又能照看到房内的婴儿。

两个月后,后方医院随着中央红军的大部队转移,摇篮和摇篮里的孩子们曾先后辗转到了于都县的银坑、宽田等地……

(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编:任佳晖、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