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有话说系列之九
海螺号、照相机、吉普车……它们见证历史
【编者按】“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后强调,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在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内,几乎每件文物都映照着我们党的初心。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及人文精神,让更多人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应该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特别推出“‘红色文物’有话说”系列策划,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一起探寻红色文物背后的初心故事。
今天我们推出第九期。
第一期:周恩来的帽子 绑着绣球的草鞋……这些“红色文物”有话说
第六期:写满文字的包袱布 上了锁的钢纸箱……这些文物背后的秘密
第八期:周总理的“小汽车” 带着枪眼的行军锅……它们背后故事多
红五军战士珍藏的海螺号
西路军战士符泽攀珍藏的海螺号(图片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这把海螺号长35厘米,高15厘米,颜色为红白相间,是红五军战士符泽攀珍藏的。它蕴藏着他对战友的殷殷深情。
符泽攀,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黄石乡符家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拾柴放牲口,勤劳朴实。1932年8月的一天,经组织多次考验,25岁的符泽攀被批准参加了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赤卫军。
参加革命后,这个一向沉默寡言的青年,在地下党组织的教育下,跑交通,送密信,运粮款,传情报,以极大的热忱投身革命斗争。经党组织的多次考验,1933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发动了仪南、营渠、宣达三大战役,解放了宣汉县。符泽攀被任命为宣汉县第六区宣传科长,全身心地投入了发动群众,组建政权,禁毒禁烟,打击土匪等工作。10月,川东游击队和梁达地区农民赤卫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符泽攀正式成为一名工农红军战士,并奉命在军政治学校学习一年,于1934年10月担任三十三军二九七团一营三连连指导员。他,一个贫苦老实的农民,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1936年10月9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在此期间,符泽攀和他的连队在董振堂军长的率领下,攻青川、平武,占宝兴、天全,打雅安,夺丹巴,过阿坝,抢班佑,强取腊子口,三过雪山草地,浴血奋战。会宁会师后,符泽攀随部队西渡黄河,后被编入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在山丹县与敌激战中,符泽攀不幸中弹负伤,被转送随军医院治疗,后转沙河总部医院。1937年元月底,部队组织沙河突围,结果医院遭敌攻击,人员被打散,符泽攀突围后隐蔽在高台北山煤矿。在挖煤工人的掩护下,符泽攀一面挖煤,一面治伤。生活本就很艰辛了,但更使他痛心的是从此与党组织和部队失去了联系。他用挖煤挣下的一点钱作资本,办了些布匹日用杂货,在高台黑泉一带,走乡串户当了货郎。1940年在羊达子成家落了户。
日也盼,月也盼,盼年盼月,终于盼来了这一天。1949年9月23日,高台解放了。10月的一天,符泽攀和流落在高台的20多名红军老战士,被解放军七师师长张开基请到高台县城座谈,符泽攀激动得热泪盈眶,喜不自禁。见到久别的老首长老战友,他格外激动,当即提出了继续革命的迫切要求。部队首长对这批幸存的革命同志视若珍宝,立即决定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后来他先后在高台县任区公所公安助理员、民兵自卫队队长、定平乡乡长、公安特派员等职。1957年回乡务农。
为纪念在高台浴血奋战牺牲的红军先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1957年在高台县就东郊修建了烈士陵园。陵园烈士公墓,埋葬着高台血战中牺牲的部分红五军烈士遗骨。1965年,符泽攀受组织委托,和两名工人来到烈士陵园工作。他们在荒滩上开垦土地,平整道路,修建住房,种植树木,扎扎实实地开展了陵园管理工作。他还把自己一直珍藏的一把海螺号、一条毛毯被单、一件羊皮夹袄,献给烈士陵园。正如他自己所说:“到了烈士陵园,我也算真正归了队。我要长陪牺牲的战友,与忠魂相伴,做他们的守墓人。”在陵园工作的20多年间,他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前来悼念革命先烈的领导和群众、首长和战士,向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讲述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峥嵘岁月,追忆西路军的悲壮征程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瞻仰者每每被感染流泪。他也把一次次的哭诉当作对死难战友的挽歌,与长眠在此的红军将士至死相伴。
1986年1月12日,符泽攀逝世,享年78岁。符泽攀走了,他终于回到了他的战友身旁,回到了他的队伍之中。
(资料来源:中共党史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